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新闻中心热点聚焦 73载守护异乡亡灵不孤单 3500公里寻亲忠魂终可归故里

73载守护异乡亡灵不孤单 3500公里寻亲忠魂终可归故里

1942年滇西抗战爆发,日军进占滇西,中国远征军20万大军驰援滇西。作为滇西大反攻的大本营,施甸县境内有很多散葬军人的墓地,70多年来,当地的老百姓默默保护着他们,将他们视为自己的亲人,守护和陪伴着这些在滇西抗战中逝去的英烈。

73年前,滇西抗战大反攻前夕,时任陆军71军87师260团2营副营长的刘堃然奉命乘竹筏带队过怒江侦察敌情,在腊勐遭敌人射击身负重伤不幸牺牲。刘营长牺牲后,战友们把他背回到驻地施甸太平的一丘田,并将他安葬在怒江东岸的一个小山头上。

时光荏苒,刘营长的墓就这样默默的守望着怒江峡谷和松山。施甸太平镇一丘田村民小组组长杨锡君说,虽然这个墓过去一直没人探望,但刘营长却从不孤独,因为他的大爹和他一直在为刘营长守墓。他说,从小他们就知道那里埋的是一位滇西抗战的军官。虽然墓地就在村民的包谷地里,但多年来从没人去破坏它。2000年,杨锡君萌生了要修缮墓地的想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搁置了。直到2015年,一批抗战老兵重回战场,再次触动了他修建墓地的念头。在确定墓碑被文管部门收藏后,杨锡君及时联系了施甸文管所的杨升义。2015年10月份,在施甸县委、县政府和文管所的支持下,杨锡君组织十余名村民将墓地重新修好。此后的清明节,杨锡君都会去给刘营长扫墓。

今年87岁的杨保卿是杨锡君的大伯,当年12岁的他亲眼见证了刘营长下葬的过程。滇西抗战时候一丘田仅有他们一户人家,家里的6间房子都提供给了部队。有一天他从王连长和父亲的谈话中得知了刘营长牺牲的消息。王连长让他父亲帮忙寻找石匠,为刘营长刻碑修墓。杨保卿回忆说,刘营长下葬那天,他和妹妹远远看着,只见官兵们整齐排列对着墓碑鞠躬后,向天鸣枪,用这种方式送别战友。

刘贞兰泪如泉涌感谢杨保卿

墓地修好后,杨锡君开始设法寻找刘营长的后人,他将想法告知村里在施甸县公安局工作的蔡金海。得知消息后,公安局的郭应勇随即到墓地了解情况。碑文显示,该碑为刘堃然所在的第87师260团2营全体官兵于1944年3月所立。碑文记述,身为山东蒙阴人的刘堃然,毕业于黄埔军校十六期,为了侦察敌情主动请缨前往敌占区,在腊勐附近遭到敌人射击牺牲,“志未遂而身先殒,固属刘君一生遗恨,而吾辈后死者未有不为痛惜也,惟有精练部队,坚守阵地,待命反攻,歼此顽寇,以尽职责,而慰人共袍泽刘君之灵也。”

就在郭应勇帮助烈士刘堃然寻找亲人的时候,他惊讶地发现,早在2009年,刘堃然的女儿刘贞兰就在网上发帖寻找自己父亲的消息。

从帖上得知,刘堃然1917年出生于一个大户人家,家有商号“中和兴”。他在山东泰安上中学时,加入地下党,然后回到蒙阴教书,积极发展党员,并于1933年发起龙须崮暴动,失败后逃走,父亲因此入狱,所有家产全部被查封。1938年,日军攻占蒙阴后,刘堃然毅然报考黄埔军校,于1939年5月进入黄埔七分校16期就读,1941年毕业后分至71军87师260团。日本攻占滇西后,刘堃然的部队紧急调往云南施甸,与日军在怒江峡谷惠通桥对峙。1944年,刘堃然的家人接到云南来信,称刘堃然在战斗中负伤,希望家人前往处理相关事宜,但当时蒙阴为沦陷区,到处都是日伪军,家人不敢声张。之后便再也没有了消息。直到1988年,一位从台湾归来的老兵告诉刘堃然妻子刘营长牺牲的消息。一年后,刘堃然的妻子去世。临终前她告诉孩子,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孩子们遵从母亲遗愿,一直寻找自己的父亲。20多年寻找未果,就在儿女们日渐放弃寻找的时候,却听说远在3500多公里外的云南施甸县怒江峡谷沿岸发现了父亲的墓地。由于刘贞兰身患中风及身体等各方面的原因,一直没能完成到云南施甸祭拜父亲的心愿,今年5月初,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孙春龙到施甸走访期间,得知这一情况后表示,基金会愿意帮助刘贞兰一行到施甸祭拜阵亡父亲。

家属跪拜看守墓地的杨保卿

6月2日上午,施甸县太平镇大坪子村一丘田村民迎来了3500多公里外的山东省蒙阴县赶来祭拜刘堃然的后人。时隔73年后,刘营长81岁的女儿刘贞兰一家终于来到父亲坟头祭拜,了却了一家人多年的心愿。刘贞兰从被人背下车的那一刻起就泪流满面,看到前来迎接自己的乡亲们,刘贞兰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当看到87岁的杨保卿拄着拐杖来到面前时,刘贞兰泪如泉涌:“谢谢你和乡亲们了,如果没有你们的守护,我父亲可能早就尸骨无存了。”上午10时30分,刘贞兰来到了父亲的坟前,当看到父亲的坟茔在乡亲们守护下历经73年风雨仍然完好时,老人泣不成声,一声声“爹呀,女儿来看你了,我们一起带你回家。”让在场的所有人潸然泪下。刘堃然的侄孙刘元伟说,作为英雄的后人,一家人多年来都在寻找大爷爷的下落,如今终于梦想成真,不仅圆了整个家族的梦,也为先人国难当头时舍身报国感到自豪。他们一家特别感谢杨保卿、杨锡君和一丘田乡亲们,正是他们的守护才让他的大爷爷在阔别家乡73年后魂归故里。在刘营长的坟前,他的两个侄孙用红布包裹泥土后小心翼翼地交给婶婶。“我们要把这些泥土带回老家,按家乡的风俗安葬,让大爷爷魂归故里。”刘元伟说。

祭奠仪式中,刘家5位后人将杨保卿和杨锡君请到刘营长的坟头说:“以你们两位为代表的施甸人民是我们刘家的大恩人,请接受我们的一拜!”刘元伟说,此次他们一家来到滇西,感受到了施甸人民的淳朴和热情,此情此景将让他永生难忘。以后只要条件允许我们每年都会回来。这里已成为我们山东刘氏家族的一个牵挂。

祭拜活动结束后,刘堃然家属在施甸县相关人员的陪同下沿滇缅公路前往高炮阵地、惠通桥、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司令部旧址等地进行了参观。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家属代表向施甸县敬献了锦旗。

寻四川籍老兵简少良亲人

云南省施甸县志愿者苏泽锦老师等发现一牺牲远征军老兵墓碑。这座坟墓已在怒江东岸的半山坡上70多年。因怒江东岸坡陡,泥石流灾害严重,当地百姓为了保护墓碑曾加固过,重新立了两个墓门架,碑还是原来的。碑文如下:

简少良:男,原籍四川省成都东水井街人氏,原命生于乙卯年吉年吉日吉时,享年二十九岁。中央陆军第71军87师260团1营3连上士排副,殁于葵未年八月二十日吉时。碑文上书有“太平山三岛慰英灵(5行7字)同事交友:曹世杨、张文祥、魏高魁、曹西庆、张怀德敬修,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十一月十日同立”。

寻河南籍老兵唐明喜亲人

苏泽锦介绍,河南籍老兵唐明喜是远征军十一集团军第71军87师261团第一营钱耀宗营长的勤务兵。唐明喜在攻打松山的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被送回后方施甸野战医院救治。1945年初,滇西抗战全面胜利,钱营长在施甸安了家,大部队陆续离开施甸,他把久治不愈的唐明喜接到家中请来当地草药医生等进行医治,但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辞世。钱营长一家买来棺木,把他抬到村后安葬在小娃坟。

多年来,钱家后人一直照看着这座死于异乡的战士坟墓,每到清明节,钱家都会像供奉自家的亲人一样给他上坟烧钱化纸。如今,70多年过去了,第三代钱家人仍然坚持为这位老兵守墓,同时也一直在努力为唐明喜寻找河南老家的后人。

现寻找简少良老兵及唐明喜老兵后人,如有消息请联系施甸志愿者苏老师。

电 话:18725283362 18087572339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17/0612/91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