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新闻中心理论探索 乘“一带一路”建设春风 推动保山跨境旅游发展

乘“一带一路”建设春风 推动保山跨境旅游发展

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和云南省力推“旅游经济强省”战略春风的吹拂下,跨境旅游必将成为对外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就保山而言,跨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就是与我们毗邻的缅甸。

一、保山跨境旅游的基本情况

保山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国境线长达167.78公里,自古以来就是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随着保山旅游的快速发展,以特色边贸购物、边境口岸观光、异国风情体验等新型旅游产品也随着国人的步履,成为出境入缅的新亮点。

2005年保山投资3.9亿元建设的腾冲——缅甸板瓦二级公路通车,2007年投资8亿元建设的腾冲——缅甸密支那二级公路建成通车。2008年开通了腾冲——密支那跨境旅游线路。2013年腾冲边境旅游异地办证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开通,腾冲五洲国际旅行社、永昌旅行社、玉都旅行社三家旅行社在组织保山边境旅游。目前,保山共接待参加边境旅游游客10091人次。2015年以来,保山举办了涉旅行业旅游缅语及边境旅游业务培训班,邀请密支那相关旅游企业人员到腾冲进行交流培训和现场教学,保山市承办了“中国云南——缅甸合作论坛旅游客员及旅游企业高层交流互访活动”。2016年保山向云南省旅游发展委上报了将腾冲设立为边境旅游试验区的请示,并与缅甸克钦邦、曼德勒政企代表就双方商贸、旅游、农业等领域进行了洽谈,取得了广泛共识。可以说,保山的跨境旅游在保山大旅游产业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保山跨境旅游的制约因素剖析

1、环境制约因素

众所周知,缅北战事不断,局势不稳,这给游客出行带来了心理障碍和严重制约,双方国家出于对国家安全考虑,对出入境的管理和交通工具、通关检查较为严格,签证办理较为复杂,多年来处于时办时停的状态,腾冲边境通行证无法越过密支那,进入缅甸其他旅游重点城市和地区。旅游信息获取困难,旅游出行成本高。

2、硬件制约因素

缅方地区建设滞后,交通道路等级低,保通不保畅。公路沿线加油站、服务区、餐饮、医疗等供给服务设施基本没有,给游客出行和自驾旅行带来极大不便。保山、缅甸未开通国际航班,不能快速相互输送游客,真正的旅游交通网络未形成。缅方电力供应不足,通信网络覆盖面低,旅游休闲、度假等要素不齐备。

3、人才制约因素

双方从事出境旅游业务人才和队伍素质不高,双语导游人才奇缺,没有大企业参与跨境旅游投资和经营,难以满足深度跨境旅游市场需求。存在大企业不愿做,小企业做不好的情况,由于旅游人才与市场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导致行业的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水平低下、服务能力欠缺。

4、产品制约因素

吸引游客深度游的产品不多,旅客猎奇心理得不到满足,不能有效刺激游客的出行消费心理。缅方更多旅游产品还是佛教游和一般意义的观光游,产品开发不能与泰国等佛教国家相比,缅北与缅南仰光、曼德勒尚未形成旅游的有效互动和整体营销,。

三、多措并举,推动保山跨境旅游发展

1、打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2015年元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提出“云南要建设成为面向南亚的幅射中心”。加快“一带一路”和“幅射中心”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合作。国之交在民相亲,民相亲在心相近。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那样:“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旅游是增强人们亲近感的最好方式”。中缅双方的旅游合作能够有效扩大人员往来,加强文化交流,为中缅关系发展培育更为厚实的民意和社会基础。保山作为云南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从末稍变为前沿,区位优势和历史地位不可替代,随着近年来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保山在推动中缅跨境旅游进程中一定大有作为。虽然缅北地区时有战事发生,给保山跨境旅游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我们依然相信,保山跨境旅游发展前景是良好的,因为,大地需要生息,国家需要发展,人民需要安宁。战事是暂时的,和平是长远的,缅甸国家和人民内心也永远憧憬着美好与和平。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缅甸经济社会发展,以经济发展换取地方安宁,也是缅北地区的希望所在,保山跨境旅游发展也将是缅甸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也是两地人民的共同期盼。所以,我们对缅甸致力国内稳定和保山跨境旅游发展充满信心。

    2、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

保山和缅甸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民心相通,交往密切,从2000多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边境贸易,再到今天的跨境旅游,保山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枢纽通道。云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推进旅游交流合作,争取国家支持,规划建设保山腾冲等出境旅游试验区,并将试验区打造成为功能齐全、开放度高、管理有序,繁荣发展的跨国界旅游文化示范区和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我们要发挥腾冲猴桥国家级口岸重要的经济口岸优势,建设猴桥边境旅游集散中心,开通第三国出入关通关服务,建立国际旅游开发区,建设翡翠、南红、黄龙玉旅游商品交易中心。我们要积极构建南亚中缅印国际旅游大通道,承载口岸服务、交通集散功能以及第三国游客国际旅游服务功能,探索“自贸+免税+服务区”的国际旅游开发模式。加快推进保山机场和腾冲口岸机场的提升改扩建,开通国际航班,提高客流速度。夯实保山旅游景区、旅游城镇、旅游服务、网络通信等重点设施基础。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的利好政策,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方力量协助缅甸开展景区景点、交通通讯等旅游硬件设施建设。

3、建立高效的合作机制

中缅双方跨境旅游的主要瓶劲,还在于双边的签证和通关问题。旅游便利化主要以签证便利化为主,为游客和特定人群提供通关便利、减少签证手续、延长签证有效期、提供落地签证直至免签证入境等通关入境手续的繁易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旅游业发展水平。现在的旅游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已不再是简单的团队游,新兴的自驾出境游、房车出境游正在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可一旦涉及到出入境管理,宏观政策和微观管制问题就出来了,加之出行者在两国语言沟通不畅的情况下,往往就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甚至会形成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事件。这些通关条件的简便简化更牵涉着两国公安、交通、外事、金融多个部门的通力配合。保山应积极引导民间和企业加强广泛的沟通交流,通过双边基层政府的积极对接,形成一种国之需、民之要的舆论导向,借助我国政府出台的《沿边地区开放开发规划》等政策文件,促使中缅两国加快推进简化简便通关手续。通过协调,争取缅方的政策支持,将密支那旅游线路进行延伸,使游客到密支那后可以进入缅甸曼德勒、蒲甘等地区旅游,进而丰富保山出境旅游产品。待条件成熟时,积极开展“一证游三国”,即保山腾冲——缅甸密支那——印度雷多。

4、培养大批的实用人才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旅游业要素多,产业链长,需要众多人才的支撑和引领。跨境旅游的发展,更需要我们实施人才交流培养工程。近年来,保山市外事、侨办、旅游等部门及大专院校组织举办培训培养双语人才、导游、支教人员达100期次,共计5000多人,但真正服务于跨境旅游发展的人才仍然十分奇缺,尤其是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项目投资等方面的人才更是廖廖无几。保山应在加强自身人才培训、培养的同时,为缅方提供中文翻译和导游人员培训,形成一套长期规范的培训机制,每年为缅方提供一定数量的培训名额,充分利用保山学院、腾冲珠宝学院等培训机构和基地,对双方旅游人才进行系统培训,为保山与缅方跨境旅游的合作交流提供人才保障,从而共同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和质量。

5、开发丰富的旅游产品

保山应积极与缅方携手开发各自的特色旅游产品,加强相互投资和市场开拓,建立和形成联合统一的宣传促销机制,共同打造旅游品牌。同时,双方要大力创新发展,以自驾游、佛教文化游、跨境民族文化游,中缅胞波水路游等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丰富各自旅游市场,让游客在异国风情中体验不一样的旅游感受。鼓励保山企业“走出去”和缅甸企业“引进来”,实现产业融合。鼓励双边企业形成互惠互利的联合体,结成合作联盟。鼓励双边投资企业到对方投资建设,为双方游客进入到对方旅游开发极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鼓励和加强双边民族文化交流,让各自的演艺团队到对方交流访问。积极办好各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双方互派观摩团到对方观摩学习,促进中缅文化交流。保山要加强与德宏州的紧密合作,提高区域间的整体竞争力,做到同宣传、同营销、同互补、同互惠,共同推进滇西区域旅游和跨境旅游的协调发展。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作为友好邻邦的中缅两国,自古以来有着血浓于水的“胞波”情谊。2016年,中国公民出境首站访问缅甸人数78.71万人次,同比增长21.2%,成为仅次于泰国的第二客源国。缅甸赴华旅游人数242.81万人次,位居主要客源市场国第四位,也是入境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

日前,由中缅两国共同举办的“中缅旅游合作论坛”就落实中缅双方关于“传承中缅传统友谊、推进新时期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在中缅旅游携手发展的历史画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论坛通过高层对话,传递出中缅双方旅游合作新的机遇和空间,也将突破双方在旅游合作发展上的政策壁垒,为地方和民间开展旅游商贸交流打开了开放与合作之门。

我们有理由相信,保山的跨境旅游一定能乘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春风,实现新的跨越!(苏  剑)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17/0317/66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