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历史文化本土文学 师恩纪事

师恩纪事

多义的汉字,到底选用它的哪个含义,得放到一定语境确定。例如“恩”,老师善待学生的语境里,我选“恩者,惠也”;“惠”,同样的语境里,我选“惠者,仁爱也”。依此看,师恩便是老师对学生的仁爱。落实到我,则是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实习,我的老师对我的仁爱。它是我平生的贵重,永久的铭记。

当然,小学到大学毕业实习,我的老师很多,他们对我都有师恩,我对他们一一感念。限于篇幅,这里只顺着学期,略记部分老师的师恩。

小学期

1973年9月前,已能报名上小学,我欣喜期待。但是,家里穷到洼子底,况且,弟兄姊妹六个已有一个姐姐上小学。因为这,生产队顾忌社员对间接跟我父母养活一群儿女有想法,委婉不愿出证明再给我报名上学。据父亲说,我又得上学,全靠邑等小学杨铭洲、罗列昌老师。他俩走村串寨招生知情后,多次到生产队说服,还做了担保。这是我首次得着师恩,还是关口性的师恩。

上小学后,杨铭洲老师教了我两年,受他敬业教诲,那是必然。之后,接他手的是施会菊、杨介南老师。施老师的师恩,在慈怜、呵护。邑等小学建在邑等山头的邑等寺,东看八甲山,西望大楼山,南向客邑兰山,北迎石屋山,雨季炸雷碾过校园,冬天冷风进出校舍。当年,二年级后的学生寄宿,学生夜睡,雨季害怕炸雷,施老师就打着手电到学生宿舍仗胆;冬天被窝寡冷,施老师又烧个火笼放在学生宿舍安全地方。这师恩,慈恤。

杨老师的师恩,在体谅、启导。当年上学,我和姐姐得带着俩弟弟到学校照料,上课轮流背,下课轮流领。课堂内,背着弟弟上课够戳人眼睛,可他俩还爱哭,扰人。但杨老师没有不耐烦,见我背得累不赢了,就叫我到教室外歇歇;见我弟哇啦哭了,只让我到教室外哄哄。这是师恩,恻隐。

除了这,杨老师多有启导。一次,一亲戚家娶亲,我太想吃肉,便旷课跟着父亲去吃了三天酒席。回校后,杨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炸破肚子”之类大骂,骂得我害羞拉呱,从此不越雷池。又一次,我用自制的鸡毛笔,蘸自制的锅底灰墨水写毛笔字,因惜纸,把字写得很小。为这,杨老师把我叫到他宿舍,说“字写得太小,不会把毛笔字写好,以后写大些”,还一笔一划示范。但我只用“骂”理解,之后连续几次习字课,赌气把字写得核桃大,等着杨老师鬼火怒。他却不动声色,每次批改我的习字作业,都在空白处写两个大小合适的毛笔字,持续示范。我不再好意思赌气,转而认真仿效、求教。这师恩,启志。

中学期

初中季的首份师恩,出自舅舅兰赛云。他是异乡漭水中学教师,报我父母曾助他上学的恩,1978年8月我考取本乡珠山中学,便把我转学随他就读。

入学后,除了生活照顾,他对我做两件事:一是指教我接人待物。礼节的,礼貌的;说话的,穿戴的;诚实的,勤快的;严谨的,活套的……凡待人、处事所应该的,他都指教,也给实训,只是我没有全做好。一次,他应邀去朋友家吃席,带上我。席间,他朋友给我添饭夹菜,没等吃完,又给添给夹。我木呆,不晓得婉拒,结果吃到哭,留了满满一碗残饭。饭桌前,他没说我什么,只当着朋友面把我的残饭吃了。回校路上,他有所责骂,更教我遇到类似的事该怎么说、怎么做。二是严教我学业。钢笔字、毛笔字和数学他亲自教,别的课程要求跟任课老师用心学。1978年12月,我参加全县初一年级数学竞赛,考了87分,无缘获奖。他大为光火,先是不昌盛、丢人脸之类雷霆痛骂,后是苦学、活学之类和风训导。

两件事,极具发展性,可贵。所以,我视舅舅为“舅师”。他所责骂,我记下了,用来争气;他所训导,我记牢了,一直照做。可惜才上路,“舅师”1979年春调往昆明西山区了。升初二前,他专程回来奔波,把我转回珠山中学就读。

高中季,在昌宁一中就读,第一份师恩出自我的高一班主任、物理老师——李燕。

我从不诉苦,但这里还得略说苦情。一点,虽然包产到户了,家里依然太穷,父母苦点钱供我上学很不容易,除了保障基本的学杂费、生活费,实在没钱给我添置新衣裤、新鞋袜,只能缝缝补补,常年换穿两件单衣、两条薄裤、两双布鞋。二点,昌宁坝的冬天很贼,早晨冷雾弥漫厚重,多冰多霜,特别寡冷,害得我手、脚、脸都起冻疮,花蓬蓬开裂,闷隐隐痒疼。

李老师怜我苦情,不忍我冷丝丝过冬,给我买了两套衣裤、两双胶鞋、三双袜子,还顾我脸面,把我叫到她宿舍很温慈地拿给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这师恩,仁慈,保暖。

可是恩未报,我竟做了对不住李老师的事。高一结束分文、理班,李老师念我理科成绩更好,让我报理科班,而我受一同学影响,着魔般非要报文科班。她多次开导,我多次固执坚持,还亮出反骨罢听她的物理课。几番下来,她无奈了,我得逞了。

这事,不能托词幼稚,我很后悔。后悔在伤了李老师的善意,后悔在无知李老师劝导学业的恩,后悔到一直耿耿于怀。

一晃,高中毕业了。高考后,我回到大山大洼的邑等大队龙家寨,背负日月,边卖力跟父母盘田种地,边眼巴巴等待录取通知,活像《人生》里的高加林。

满含期望的等待,难耐。白天有干农活打岔,难耐的滋味稍淡;夜里闲着,满眼山影星空,难耐的滋味浓烈。到了8月中旬,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邑等供销社的一个售货员裹着风雨来到我家,急迫迫跟父母说:“你家儿子的录取通知来几天了,像是军校的,已经被人烧掉了。我不忍心,悄悄来告诉你们。明天,叫你家儿子赶紧去县武装部看看。”说完,他急忙告辞,踏进来路的疾风骤雨。

第二天,我凌晨四点多钟起身,独自从云保公路徒步23公路赶往县城,不害怕途径枪毙人的地方,只害怕录取真的给毙了。到了县城,七点半就到武装部门口候着,八点多钟见个女的来上班,即刻上前说明来意,恳请帮忙核实。她热情,也同情,让我在院里等着。快九点钟,她来告诉我:“小伙子,确实有这回事。有关科室等你来体检,等了半个月不见你来,已经把档案退走了。你别急,回去等等别的录取通知吧。”

确知录取真的给毙了后,我蔫巴巴在县城胡乱走遍大街小巷,将近十二点,才朝回家的方向移步。途径昌宁饭店,一阵肉香扑鼻,顿觉饥肠辘辘,可惜兜里没钱,只能站在饭店门头勾勾口往里看别人吃,顺带多闻些饭菜香味充饥。

突然,肩膀被拍了一下,回头看,见是地理老师李光旭。他问我来做什么,脸色那么难看是不是没吃饭。知情后,他领我进饭店,买给我一碗饭、一盘菜、一碗汤,边陪我吃,边交代说:“高考一条龙报志愿,按你的成绩,其他志愿会有录取的。回去后,别再憨等,多往大队跑勤些。”临别,我向李老师鞠躬,致谢。这师恩,除饿,撑命。

大学期

曾写《读大学读啥》,说读大学之一在读教师,“注意甑别遇着的‘师者’可有师范,可有真传道、真授业、真解惑,趋良避莠,免得‘跟着师娘跳假神’”。这认识,源自王国铨、余嘉华老师。

王老师教古代汉语。学了两学期后,他给我开了实训小灶:每逢出差,就叫我代课,代他给本班同学讲解某个章节。起初,我很害怕,怕面对同学,怕讲不好,怕讲错了误人,不敢代课。

好在王老师润雨鼓励,才颤颤上阵。每次上阵前,都踏实研习讲解的内容,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把要讲的知识学懂、学准,而后,精心备课,设计教案,预备授课方式。或许功课做得扎实,每次上阵,都能从容讲解,有板有眼,也有所鲜活。下了阵,还转得来在同学中做“讲课反映调查”,等王老师出差回来后,及时向他汇报代课情况,恳请点评、指教。

几番实训,我学习古汉语长进较大,功底渐深,致用渐强。这师恩,真传道,受用。

余老师教中国古代文学。学了一年后,他给我开了研究性学习小灶:经常不让我进课堂听他的课,只管开出些书目,叫我到图书馆借了全读、通读、研读,做好内容摘录、习得笔记;经常给我出微型课题,叫我专题研究,写出微型论文。领会下来,余老师意在促我躬耕学业,既当博学强识、打牢基础,又当研精致思、学有所成,我都遵照去做。这师恩,真授业,管用。

等到完成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业,我已养成研究性学习,积累了些习得、论文,还向余老师奉上《柳宗元山水诗探》、《李白诗数字艺术及美学特征初探》。前文获云南师大学生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后文获云南省大学生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且刊发在《云南师大学报》,算是对余老师良苦用心的回报。

实习期

也曾写《品牌教师》,说“1988年春夏,在云南师大附中实习,收获了个认识:名校有名校的硬道理,硬道理之一在名师辈出”;“师大学业告罄,行将‘天明登前途’,我又对这个认识作了再认识,终得在‘七月流火’炼狱出火热的念想:做教师就做名师,做名师就做好名师。当年8月做教师后,又把它精炼为:做品牌教师”。这想法,活源在戚正春老师。

戚老师是云南师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1988年3月,云南师大中文系从八四级乙班抽两个学生到师大附中实习高中语文教学,我有幸成为之一,幸得戚老师指教。

刚到师大附中,欣喜裹挟顾虑——师大附中名师云集,我是无名之辈,恐慌;师大附中学生拔萃,也许鄙夷实习生,恐慌;我才薄智浅,才出茅庐,恐慌。

仨恐慌,初次面见面谈,戚老师已尽收眼底。随后,他给我因材指教。先是疏导心理,叫我只管从教育教学去见校、见人、见事,从实习起确立工作心;再是指导教学,每实习一篇课文,他都潜移默化工作心,俯首指导教学设计、点评课堂教学,无所不误我,更教我敬业无所误人;后是发掘潜能,短短三个月实习期,两次叫我自选课题在阶梯教室给全校学生做演讲性讲座。经这沓指教,我在肉质本心落户了工作心、敬业心,而且因演讲性讲座,欣然发现少言寡语的我,居然潜伏鲜活的演讲资质。这师恩,壅培人,大用。

尾  声

尾,即末端。上世纪七十年代迄今,趟过沧桑,我的老师有的已出离人生末端,有的正在人生末端。然而,“强弩之末”,其箭未必不能穿鲁缟,何况师恩?

声,即声音。声的本字为“聲”,会意用槌击殸、耳听殸声。殸是一种打击乐器,它所发出的声音,从象形造字的寓意看,既象征一般的声音,更象征美感的“乐音”。因而,《礼记·乐记》说“声成文谓之音”。

那么,除了感念给予师恩的老师,这番纪事师恩,可有“成文之音”?

有的,两音:一音,师恩不论发祥在老师职业生涯的开端、中端或末端,都掷地有声;而且,即便走入了人生末端,抑或出离了人生末端,老师所发祥的师恩仍然余音绕梁。二音,师恩在微,师恩不微,既得师恩,不能忘怀;师恩有源、有形、有大,源在师心仁爱,形在点滴慈润,大在育人树人,应予声扬、秉承。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21/1124/545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