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新闻中心保山要闻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共创文明乡风 共享幸福生活——腾冲市中和镇新街社区桃树河自然村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共创文明乡风 共享幸福生活——腾冲市中和镇新街社区桃树河自然村

腾冲市中和镇新街社区桃树河自然村是一个典型的傈僳族村寨,原居住于海拔1650米至2600米之间的群山之中,是腾冲198个“边少贫”自然村之一。全村有村民86户385人,全部为傈僳族。

近年来,桃树河自然村依托自然资源、民族文化等优势,深入挖掘傈僳族传统文化,积极发挥村民自治,大力倡导文明乡风,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人人勇于“阿咪嚓”(意为为共同过上好日子大家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处处彰显着这个傈僳族村寨的文明新风尚、幸福生活,成为保山市亮点突出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

共建和谐家园

微信图片_20211012111655

走进桃树河自然村,民族风格的青瓦房、文化广场上高耸的刀杆,村头寨尾随处可见的标语,布局合理、规划整齐、环境优美的村庄,集休闲、娱乐、体验为一体的民族文化展演中心,处处展现家园新气象。

曾经的桃树河境内山高谷深,道路晴通雨阻,地质灾害频发,经济社会发展举步维艰,人民生活十分困苦,集山区、贫困、闭塞于一身,是典型的“住山种坝”和“三不通”村寨。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摆脱贫穷的出路在哪里?桃树河人没有等、靠、要。早在2011年村民就自发筹集482万元资金,向郭家营(大水板)购置53亩集体土地。在此基础上,政府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等项目资金920余万元,帮助实施“三通一平”、道路硬化、文化广场、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桃树河整村迁离高山深谷,搬到了“傈僳新家园”

搬迁只是第一步。搬迁后如何发展产业,共同富裕?山是桃树河最大的优势,念活山字经是最大的出路。

桃树河除了发展草果、红花油茶、泡核桃等传统产业,还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种植人工秃杉,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家有林地200多亩,种了1万多秃杉,这些人工林就是我家的绿色财富,娶亲嫁女全靠它。”正在查看秃杉林生长状况的村民余在华说,林下还套种了重楼、三七等中草药。

桃树河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继续从事迁出地林下经济作物耕种的同时,在迁入地大力发展农作物加工。“我家种植草果有30年了,供孩子读书、娶儿媳妇都是靠草果收入。”村民杨朝仙乐呵呵地说,她家现在做起了草果生意,草果成熟的季节就收购新鲜草果来初加工后卖到全国各地,一年收入10多万元。

此外,一些村民还经营餐饮、住宿、运输、装修等服务性行业。“我们组建了建筑装潢公司,有30多人从事建筑装潢,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增加收入。”桃树河党支部书记余在明说,通过几年的发展,他们的公司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目前,桃树河种植秃杉10000余亩,抚育管护人工和天然林14000余亩,种植泡核桃3000余亩、红花油茶3000余亩、草果2000余亩,年产值50余万元。此外,发展林下种植茯苓、重楼等中药材种植,成立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2个,入社农户58户,入社率达70%。

“现在的桃树河,人人争做‘喇的帕’(傈僳语,意为带头做事的人),处处‘新气象’,家家‘阿克几’(生活非常好、安逸舒适)。”余在明评价说。

共创文明乡风

微信图片_20211012111644

“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这是桃树河自然村村民发自内心的话语。

国庆期间,走进桃树河自然村,一排排楼房整齐排列,家家户户门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搬迁后的桃树河将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写入村规民约,创新村域管理机制,定期将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集中汇总上报,变群众跑为党员跑,让管理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我们村有9个党员、9条巷道,按照‘党支部+党员户+普通农户’三级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一个党员负责一条巷道、十户人家。”余在明介绍,网格化服务体系的设立,不仅节约了群众办事的时间,还拉近党群距离,党员户和村组干部带头践行村规民约,更能及时调处矛盾纠纷,积极预防和减少不和谐因素。

同时,桃树河还以创建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文明家庭为抓手,弘扬文明新风尚。2020年度,共评选出文明家庭2户,十星级文明户5户。

“我们搬下来以后积极发展生产,没有喝酒闹事、赌博打麻将这些不良嗜好,还不断跟其他友邻寨子、少数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致富,取长补短,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余在明道出了这几年桃树河的发展变化。

近年来,桃树河大力倡导文明风尚,在村规民约中明确规定尊老爱幼、勤俭持家,文明说话、文明着装,规定村民24时后不得做影响他人休息之事,禁止飙车、赌博、酗酒等不良行为,党员户和村组干部带头践行,杜绝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等不良风气。

此外,桃树河倡导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注重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村规民约明确要求父母必须供子女完成学业,每年争取社会教育赞助资金1.2万元资助在校困难学生,在全村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今年我们村的余江遨,以665分的高考成绩考入同济大学。”余在明欣喜地说,目前,该村共有在校高中生6人、大学生9人、研究生1人;有各类财政供养人员15人,其中处级1人。

如今,搬迁后的桃树河以建设“和谐文明村寨”为目标,成立以党员、致富带头人、民间艺人、群众等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弘扬和传承傈僳族传统文化,发展民族文化旅游,通过修订村规民约,抓实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大力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邻里互助、扶贫帮困、践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等志愿服务活动,营造家家争当文明户,人人抢当志愿者的文明新风尚。

共享民族文化

微信图片_2021101211165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

眼下,位于桃树河的腾冲市立夫刀杆文化传承中心正在加紧建设,预计明年“刀杆节”投入运营。

“我们在这里建设立夫刀杆文化传承中心,就是要把傈僳族的刀杆文化演艺好,讲好立夫的故事,推动各民族共同过好刀杆节,推动各民族文化经济共同发展,让桃树河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村民余在才期待着该中心早日建成。

近年来,围绕创建“民族文化特色村”的目标定位,桃树河自然村大力弘扬傈僳族传统民族文化,建设刀杆文化广场、傈僳族文化传承馆、立夫刀杆文化传承中心等,在满足傈僳族群众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又与当地其他民族互相交往交流交融,实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融合发展,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们和隔壁邻里寨子关系非常融洽、非常亲近,无论我们有红白喜事还是相邻寨子有红白喜事,大家都相互帮助、相互交融,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都在一起开展联欢活动。”余在明说,搬迁后举办的刀杆节,都是周边村寨各民族一起狂欢,真正实现互相交往交流交融。

“我们每年到全国各地演出上百场次,将傈僳族民族文化更好地弘扬下去。”已经演出了20多年的县级非遗传承人余生林说,目前表演队先后18次获得各级奖项,被省文化厅授予先进表演队称号,1名表演者成为1998中国电视吉尼斯大赛中上刀杆纪录的保持者,20名村民掌握傈僳族“上刀杆下火海” “跳嘎”等传统民族技艺,其中年龄最小者仅为28岁。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桃树河也迎来了发展机遇。目前,桃树河“思佳木”景区“乡村振兴”民族文化建设暨AAA级景区正在编制中。

“我们坚信桃树河一定会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余在才解释说,“思佳木”意为“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近年来,桃树河自然村坚持“勤勉致富、共创文明乡风、弘扬民族传统、共享幸福生活”的理念,在富裕、文化、和谐、生态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村。通过多年建设,桃树河自然村已形成了独具傈僳族特色、文化传承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村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样板村。

如今,桃树河已经迈入全面小康,从边少贫自然村一跃成为文明新村,正在沿着乡村振兴道路阔步前进。杨艳鹏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21/1013/5290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