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新闻中心保山要闻 舞动“龙头”迎客来

舞动“龙头”迎客来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调研组

编者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有一条青龙街,为周边带来灵气。据《永昌府志》记载,东汉明帝时,板桥已经成为集市而且相当出名。到了民国年间,板桥逐步成为区域性的商品加工集散中心。当时,青龙街上有200多家店铺,各行各业的“号”“堂”“店”“记”繁多。但随着岁月的流逝,青龙街一度呈现出道路破损、污水横流、房屋坍塌等乱象。为提升百年古镇形象,满足群众文化消费生活需求,板桥镇于2020年6月正式启动青龙街保护修缮项目。近日,云南日报理论评论部、社会主义论坛编辑部,中共保山市委宣传部,中共隆阳区委宣传部组成宣传调研组,共同走进青龙街,调研寻访青龙街的历史印记和当代风韵。

在老茶馆盼望“青龙”飞腾

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历史悠久,曾是南方丝绸之路上从兰津古渡进入保山的第二个古渡“梅花古渡”上的重要驿站,保山坝最大的河流东河经板桥镇穿过。东河南端北津桥在清光绪元年,如今仍保留着昔日的格局。东河静静流淌着,在环境整治正在进行时,河水说不上清亮,但也不算脏污,它像一条知足常乐的小龙,耐心地等待一场喜雨,或是一次清淤。

青龙街是板桥镇的“龙头”,带动了这一古镇的休闲气场和特有风韵,街两旁有保存完好的前店后宅式的传统民居,这种古老的层进式建筑是大理古城的洋人街、丽江古城的四方街所没有的。街上有传承“乌铜走银”的老店,听女主人说,家里的女孩下班后也在努力学习这门与金属打交道的复杂手艺。

逛完青龙街,可以在街头的百年老茶馆里泡一阵时光。如果有的是时间,要一壶茶可以坐一整天,店家一天的茶水钱收入只有几十元,但生意照做,也许就因为喜欢,这样的老茶馆在许多城镇已经消失了。茶产自周边,如果觉得只喝茶未免单调,可以享用保山的百年老字号糕饼店桂香楼出产的各式点心,其中有用栎炭土炉烤制的蛋糕,实在别有风味,尝一口就想买一些回去。桂香楼糕饼全用土纸扎细红线贴方形红商标作外包装,土到极致却充满时尚味。

那天是星期六,老茶馆里坐了几位中学生,在茶桌上做作业。他们的头顶是斑剥的横梁,身后是挂着老照片的灰色泥墙,以及被岁月熬成黑咖啡色的木壁。窗外,有衣着新潮的青年男女列队而过,朝茶馆舒手探足、跃跃欲试。谁说传统的生活方式不会吸引年轻人呢?

当地人说,过去的青龙街上,沿途可看到古道钉掌铺、祖祠、马店、古戏台等,还有留下串串马蹄印的石板路。可惜,有些旧日痕迹已被现代化的洪流冲得不见踪影。目前,板桥镇正在对青龙街周边旅游配套设施及房屋立面改造进行规划设计,以4A级旅游景区进行全方位包装,打造非遗产品展销一条街,鼓励非遗传承人来此展销当地的永子制作、乌铜走银、烤罐茶、土陶、泥塑、芝兰轩及桂香楼糕点、光德堂及古月堂中医药等非遗产品,将香童戏滇剧、花灯、傣剧、洞经、擦大钹、民族歌舞表演等引入青龙街,产出一批优秀节目,为作家艺术家提供创作基地。有特色就有市场,果如此,这条“青龙”就会飞腾起来,带着众生进入新胜景,并让远方游客爱上此地。

(执笔  易晖)

雕刻时光的老匠人

青龙老街上,四宝斋乌铜走银传承了170余年,59岁的万光红为四宝斋第四代传人,传承乌铜走银技艺50余年。万光红在保山土生土长,自幼随母亲学习乌铜走银传统技艺,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月的春风中,阳光铺洒在青石板铺筑的古街上,四宝斋中的老匠人身体早已不如往年,他仍然拖着病体坚持工作,“现在身体不好了,我慢慢做,能出一件是一件,直到不能动手。”在座的客人不免动容,这么好的技艺不能失传。万光红近年来带了一批徒弟,但是要学好这门技艺非一朝一夕。 面对自己的作品,万光红永远没有满意过,在他看来,艺术的追求是第一位的,每一件作品必须经得起时间的沉淀。精品的完成必须经过20多道复杂工序,残次品必须融化销毁不能出售,即便有人愿意收,他也是拒绝售出的。“你看得下去,我可看不下去!”老匠人一语透露出的是倔强和认真。艺术品的呈现需要这样技艺高超的人,更需要的是和万师傅一样追求完美品质的心。这实在令人叹服,大师即此态。

300年来,“乌铜走银”的关键技术不示人,显得非常神秘。2006年以来,四宝斋“乌铜走银”传习者也不超过9人。面对民间手工艺传承的窘境,万光红认为,“乌铜走银”是民族文化瑰宝,而非一家之技,于是他将“乌铜走银”带进云南艺术学院、保山学院、永昌承谦伏羲学校等院校,为的就是让“乌铜走银”永远的“走下去”。

(执笔  蒋敏)

青龙街的古老与生机

老街,是一个城市的印记。

时光浓缩在一块块布满青苔的砖瓦上,任凭岁月斑驳着长草的古墙。

走进板桥青龙街,便是走进了无数人心中的保山记忆。

青龙街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据传,清朝前期,板桥街火灾频发,街民扎制青龙于每年七月初七当街舞动,意在“以龙(水)治火”。此后,“青龙街”便成了板桥街的代称。

青龙街不长,不过几百米。但走完整条街,却需要不少时间。因为街道两侧的每一户老宅、每一家铺子都令人流连,值得细细品鉴。

街道两侧的老建筑保存较为完好,多数保留着前店后宅式的格局,面宽小、进深长,双面飞檐,形式古朴。从外面看,每一间都很狭小。刚踏步进去,光线不强,会有昏暗之感,恍恍惚觉得踏进了历史,时代在眼前隔开,让人心生许多遐想。再往里走,先是一个铺着青石板的小院,再进是个小花园,有的居然还有一片菜地。好一个别有洞天,让人心情豁然开朗。

不要小看了这一个个古老的铺面。这里有百年历史的老茶馆,只需花两元钱,便可坐下来泡一壶古树茶,在袅袅的茶香氤氲中,让时间慢下来。你可以坐一会儿,或者坐一整天,没人觉得诧异。喝完一壶,店主又来续上,不用说多余的客套话,人与人之间,回归到最简单的质朴;这里有传承百余年的手工技艺,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传习所”匾额下,乌黑铜胎、白银花纹,精巧雅致、古色古香。更别提还有香味扑鼻的手工糕点店、各色各样的当地小吃,铺面不大但香味正宗,扑鼻而来,令人食指大动,总得要饱餐一顿才能离开。

青龙街上的居民,或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天。或独自一人,闲坐打盹。小猫小狗,懒懒地趴在门槛上,蜷成一团,也不怕人。

离开的时候,我看到一道古色古香的木门上面,贴着一副崭新的对联。上联写岁岁好运新春乐,下联写年年平安合家欢。我想,这正是青龙街的现实写照——欢乐和谐,在古老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执笔  沈艳)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21/0304/419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