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新闻中心社会民生 龙陵建房的那些习俗

龙陵建房的那些习俗

 

图片拍摄于龙陵县龙山镇河头村大单腰杨加友家,获2015年云南省“彩云奖”

   

   

  

李安成/文 吕兆杰/图

龙陵人常说:“人生无外乎三件事——娶妻、生子、盖房。”解放前,富裕人家大多住木瓦房,一正一厢或一正两厢;富商大户则四面盖瓦楼房,楼间相互串通,中间为天井,四周围土墙,称“四合五天井”;穷苦人家则住低矮平房,用茅草或稻草覆盖,木结构或竹结构,竹片细木作围栏,矮小狭窄,阴暗潮湿,烟熏漆黑。步入二十一世纪,居住条件大为改善,“杈杈房、竹笆房”已少见,围墙土基改成了红砖,装修用木板,涂以油漆,玻璃窗、天花板,院场都是水泥地平。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居住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农村以木架楼房为主,城市集镇多为钢混结构的单元楼或别墅,防潮防火,隔音暖和,式样讲究,居住舒适。

建房,从古至今都是人生大事,从选址到动工,从选料到建造,每个步骤都有诸多程序讲究,尤其是房子上梁,更为注重仪式。据记载,我国建房上梁仪式始于魏晋时期,明清时已经遍及全国。

关于宅基地的选择,按风水论讲求“左有流水招青龙,右有长道求白虎,前有洼池落朱雀,后有丘陵居玄武”。对此,我们若抛开阴阳八卦、五行星宿、神煞崇拜、吉凶贵贱等民间传统不谈,单就景观和功能来说,左有淙淙流水,既解决了饮用洗涤等问题,也给居所平添了一处自然景观,从而滋润出无限生机;右有长道,一条通向远方的坦途,解决了出行的问题;前边是洼池,污渍水下排走不成问题;背后又是一座气象万千的丘陵,犹如玉枕靠山,安稳舒适,为宅增辉,这样的宅基地可谓是“富贵之地”。而居城镇之家,因地贵门窄,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于是有了“城镇无向,顺街言吉”之说。

人们相信土地有神灵,为了防止触怒土地神灵而招至灾祸,在动土开工前,必须选择良辰吉日,准备供品纸钱祭拜土地神灵。在地基中心,用锄头或铲子往地上做“破煞”动作(挖掘一个小坑),口中念诀:“地基主公,今日动土吉日,诚心诚意献饭,奉敬主公享用,祈求保佑工程顺利、全家平安。”

打基础、平地基等泥水活做完,便开始请木匠师傅进场做木料。整个过程被每一个家庭所看重,重要环节都要事先请先生占算黄道吉日,有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开工要举行“驾马”仪式,做完房子木架有“送木神”仪式,竖柱(立木)、上梁各有仪式。大功告成,亲友祝贺庆祝,主人摆酒设宴款待答谢。

由于农村经济条件有限,一般木架房分竖架和装修两大施工期。平安顺达被落实到每一个细节,所有木料必须首尾一致,不能颠倒,竖料一律根朝下,横料则以右为大,树尖向左。

竖柱头一天夜深人静之时,举行送木神仪式。传说,木神原是伐木工,后被树木砸死,故对树木有仇,凡有人家建房,都要来捣乱,于是,在竖柱前必须先备三牲、茶酒、冥钱祭祀,提前“安抚”木神,届时不要作祟。

竖柱这天可热闹了。经过主人家的长期努力和木匠师傅十几天的统筹,斧凿刀削,穿穿斗斗,打造成人字形木结构房子框架,榫卯完工的房子木料分类码放,掌墨师傅早已用墨签在每一棵料子上批写好“料号”,穿斗成型的房架子,那是要几代人居住的。过去没有起重设备,要把几千斤重的房架竖立起来,再将沉重的横料送到十米的高空穿斗成型,是件很困难很危险的事,所以,选日择时,不止是东家的心灵祝愿,更是对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一种祈求。

这天,远近亲朋好友都来了,老幼妇孺齐上阵,妇女们煮饭切菜料理伙食,师傅小伙扛木料、上架子,经验丰富的老伯亮着嗓子指挥,掌墨师傅忙上忙下,细心解决着施工进程中出现的小问题。柱子竖起来,再穿斗上长长短短的横料,房屋框架初步成型。一般一个早晨就能把一间大五架房竖好,饭后,就该上中梁取乐,喝酒吃肉玩扑克牌了!

上梁,是指建房吊装屋顶最高一根中梁的过程。民间认为,上梁犹如人之加冠,是否顺利,不仅关系到房屋结构是否牢固,还关系到主人今后是否兴旺发达。过去有俗话称“一家不可无主,一屋不可无梁”“房顶有梁家中有粮,房屋无梁六畜不旺”“上梁不正下梁歪”等等,可见,上梁在百姓心中的重视程度。所以,上梁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祈求房屋永固、富贵长久、子孙满堂。

上梁前,要在柱子上贴上用红纸写的对联和风水帖,对联一般是“青龙扶玉柱,白虎架金梁”,横批“上梁大吉”,然后在正门前设立香案,摆上猪头三牲、茶酒糖果、馒首粑粑、凿子斧头、升斗用具等供祭用品,房主毕恭毕敬地燃香,叩拜,敬请师傅。

接下来,两个小伙子扛着做工精致的中梁徐徐走来,轻轻放在木马上(木制三脚架),主墨师傅在中梁正中钉上主人准备的“金银财宝”,包上红绸布,系上“五宝包”,戴上大红花,拴上爆竹。

主人抱来一只大红公鸡,撑脉师傅接过主人手中的红公鸡唱道:

鲁班弟子双手接过主人一只鸡,

此鸡不是非凡鸡,头冠高来尾又低,冠是莲花朵朵稀;

此鸡不是非凡鸡,此鸡是只凤凰鸡,身穿五彩绣花衣。

此鸡哪儿飞来的,昆仑山上夜鸣鸡,

昨晚高声喔喔啼,主人选做点财鸡;

鲁班借你三滴血,保佑主人好华宇。

继而木匠师傅亲手掐破鸡冠,握着流出鲜血的公鸡走向东南西北柱子,按顺序将鸡血涂在柱子上,同步用柔情的音调吟唱:

一点东方甲乙木,恭贺主人造金屋,

慧眼择得好地基,世代子孙懂礼书;

二点南方丙丁火,凤凰金雀来朝贺,

山温水暖人心齐,家运亨通乐呵呵!

三点西方庚辛金,笑在眉头喜在心,

竖柱欣逢黄道日,上梁正遇紫薇星;

四点北方壬癸水,六畜兴旺土地肥,

木曲尺直华屋造,猪牛满圈谷满堆;

五点中央戊已土,文王八卦居中屋,

妖魔邪术全制服,恭贺主人,福禄头上,加福禄!

鸡血点中梁时又要唱道:

一滴鸡血点龙头,恭喜主人吃不愁来穿不愁。

二滴鸡血点龙腰,恭喜主人吉星高照万宝朝。

三滴鸡血点龙眼,恭喜主人郎才女貌富贵显。

四滴鸡血点龙手,恭喜主人进爵加官代代有。

五滴鸡血点中梁,鲁班弟子,恭喜主人,金玉满堂!

那根特殊的中梁,要用两根染成红色的长绳子拴住头尾,由刚才抬梁的师傅,一头一个,提着绳子登梯而上,同时,两人高声咏唱:

脚蹬木梯步步高,手提花篮采仙桃;

仙桃采在花篮中,脱掉蓝衫换紫袍。

随后,东家燃放挂在梁上的鞭炮,两人缓缓上提,鞭炮在空中“噼里啪啦”爆炸燃鸣,大梁在烟雾腾腾中徐徐上升,亦梦亦幻,如蛟龙腾云驾雾。升顶后,分别用“响子(木榔锤)”将中梁牢牢固定在早已做好的柱头上。大师傅紧跟着脱离木马飘升的中梁高声配音:

炮竹一声笑嘻嘻,文站东来武站西;

文武百官两面站,子孙后代穿朝衣。

凿子做子家兴旺,斧子斩块块成双;

刨子抱子孙满堂,墨斗弯尺赛鸳鸯。

一头凿个鸳鸯榫,金龙抱柱顶金梁;

鸳鸯榫头似朵花,东家敬我我敬它。

敬得匠人多福寿,敬得东家享荣华。

到了撒粑粑环节,两人在屋顶,分别把东家提前准备好的糖果、粑粑、馒首(米粑粑,里面镶有主人准备的银元)、清水等用物一一提吊放好。先由东家来接大馒首,屋顶两人,一人丢一人唱:

黄道吉日喜门开,八大神仙送宝来;

我问此宝送何处,送到贵府门上来。

东家接到头支宝,买田置地用不了。

东家接到二支宝,子子孙孙多又早。

东家接到三支宝,丰衣足食年年好。

随着馒首下落,稳稳当当接住是关键,若馒首接不住掉地,则意味着“财不落主”。两个小伙为了逗乐会有意“捉弄”主人,有时只唱不丢,让你望眼欲穿;有时又馒首糖果一起抛下,让你眼花缭乱措手不及,一时间,又忙听又忙接,忙个不亦乐乎、晕头转向;甚至明明看着主人已接稳了还有意洒下一瓢水来,高呼“风调雨顺喽”,弄得主人满脸“热泪”,旁人哄堂大笑。然后两人又密切配合,一人撒粑粑和糖果,一人使劲洒水,哪里人多撒哪里,哪里有小孩撒哪里,唱一会儿,撒一会儿:

接过主人白粑粑,男女老少爱吃它,

主人辛苦大半夜,鲁班弟子朝下撒。

一把粑粑撒朝东,紫气东来喜重重,

华堂建在朝阳地,家庭事业多兴隆。

二把粑粑撒朝南,粑粑夹银是行善,

紫薇高照三台瑞,黄道新开五凤祥。

三把粑粑撒朝西,恭喜主人建新居,

而今造就千秋业,吉日吉时风雨顺。

四把粑粑撒朝北,乐善好施高风格,

子孝妻贤家风正,异口同赞主积德。

五把粑粑撒中央,八卦当中镇四方,

天结良缘迎紫薇,福禄寿喜居中堂。

小小“鱼儿”塑得巧,“鱼儿”肚里藏有宝,

抢条“鱼儿”哄娃娃,娃捧“鱼儿”哈哈笑。

白色粑粑与五颜六色的糖果从天而降,男女老少正弯腰捡拾之际,“大雨”倾盆而下,大家一边捡拾一边提防着随之飘落的水珠子,场面乱作一团,弄得一身湿是常有的事,大家嘻嘻哈哈,笑闹一场。据说,捡到夹有钱币的粑粑最幸运,这预示着一年四季财运亨通。

师傅每一句吉言说罢,一群人都会齐声高呼“谢谢金囗!谢谢金口!”或者“好了!好了”。呼声、笑声,还有师傅那抑扬顿挫的祝福语交织在一起,现场气氛热烈,充满欢声笑语。这何尝不是劳苦大众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呢?

近年来,随着伐木建房减少,混凝土、钢架房屋增多,房梁吊装多用机器,竖柱更为安全便捷,这些传统习俗越来越少见,有些早已被生活在城里的人们淡忘。我在下乡途中偶有碰巧遇上,总会乐此不倦地,傻傻瞧一瞧,细细听一听,那种热闹非凡的场面总会触动我,仿佛在热闹的人群中依稀发现了自己童年的身影……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21/0125/410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