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隆阳区隆阳新闻 隆阳区党建引领扶贫搬迁续新篇

隆阳区党建引领扶贫搬迁续新篇

 

新建成的辛街乡邹里社区 

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是“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山区人口实现脱贫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在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管理服务工作中,隆阳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紧紧围绕“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全面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助力搬迁群众快步融入城市生活,提升搬迁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截至2020年6月底,全区12个乡镇43个集中安置点的搬迁对象4404户20627人全部搬迁入住,对3972户贫困户18864人全覆盖产业就业;全区易地扶贫搬迁户应拆除旧房2719户,已全部拆除并完成复垦复绿。

聚焦搬得进 建好搬迁党员“新家园”

隆阳区及时调研梳理全区易地搬迁安置点党组织设置情况,及时跟进成立安置点党组织,并根据搬迁规模大小和党员数量,及时在安置点党组织建立(或组建)党员活动室,确保搬迁党员开展组织生活有“新家园”,切实做到哪里有搬迁群众,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员,党的组织工作就覆盖到哪里,真正使基层党建工作更好地融入搬迁、服务群众。全区4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含潞江镇4个)覆盖12个乡镇,搬迁党员601名(含潞江镇28名),在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上建立党的基层组织37个(含潞江镇2个),其中党总支1个、党支部32个、党小组2个。

同时,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在具备条件的搬迁片区、楼宇、工厂车间等建立党小组,对安置点党员实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在党员人数3人及以上的35个安置点新成立党总支1个、党支部24个(含潞江镇1个)、党小组2个、继续沿用安置点所在党支部10个(含潞江镇1个),不断提高党的组织覆盖率。在未达到建立党组织的8个安置点,及时将7名党员的党组织关系转入安置点所在村(社区)党组织或邻近党组织进行管理教育。

聚焦稳得住 创新教育培训“新模式”

坚持以党性教育为重点,强化搬迁党员的日常教育培训,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等制度,广泛开展党员承诺、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党员意识,加强党性修养。结合“村干部能力提升工程”“万名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工程、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现场参观教学等,进一步创新教育培训新模式,加强党员干部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身边人、身边事,不断激励引导广大党员群众感党恩、听党话。严格按照党员发展程序和条件要求,抓好发展党员工作,将易地扶贫搬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出的优秀分子、创业带头人、致富能手等及时吸纳进党组织,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充分利用村组活动场所、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组织群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道德和民主法治教育,在35个安置点单独建设活动场所,拨付3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组织建设工作经费78万元,强化基层基础保障。

聚焦能致富 探索产业就业“新路径”

充分利用安置点配套的标准厂房、商铺等,积极引进扶贫工厂、车间,进行农产品加工、餐饮等劳动密集型和服务型企业,通过培训后上岗就业,从而实现“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变,达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隆阳区43个易地扶贫搬迁点涉及劳动力11421人,已实现就业7759人,就业率达67.93%,其中乡内就业1982人,乡外区内就业2468人,区外省内就业1296人,省外就业2001人,境外就业12人。通过设立“易迁点”就业服务站、聘用就业引导员、开展入户动员、匹配岗位、送人到岗“一条龙”帮扶,着力提高就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应对疫情影响。积极鼓励村集体经营公司、合作社等市场主体流转搬迁户土地,使易地搬迁户获得土地流转收入。

为拓宽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渠道,实现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积极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利用乡镇、村集体闲置土地、房屋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在1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扶贫车间12个,涉及8个乡镇,项目总投资4289万元,建设核桃加工系列就业扶贫车间6个,水果蔬菜系列就业扶贫车间2个,建设传统特色食品系列就业扶贫车间3个。同时,发展种养殖大户1294人。

根据搬迁群众的发展意愿、文化水平和个人爱好,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在安置点累计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1142个,对无法离乡的贫困劳动力进行托底就业安置,用足公益性岗位政策,通过设立保洁、保安、门卫等公益性岗位安置搬迁群众,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致富能力。强化对高黎贡山移民安置点项目的扶持力度,共涉及172个项目,总投资90313.34万元。完成安置点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资35276.3万元,完成8个安置点以及安置点内道路、场地硬化、排污、绿化及亮化工程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907户、11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设。投资3528.5万元实施6个移民安置点道路17条35.8公里,有效地改善了移民群众的道路出行条件;投资2951.1万元实施9项人饮工程和7项生产供水工程,有效解决6个移民安置点及周边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改善了安置点周边2.6万亩农田的灌溉条件,增加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38万亩。投资1449万元,实施8个安置点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做到广播电视户户通、全覆盖,不断丰富移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20/1231/406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