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新闻中心理论探索 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为抓手 全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为抓手 全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强调,“一定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坚决保护好云南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五年再次考察云南,并要求云南要“努力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近年来,保山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生态立市战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嘱托,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为重要载体和抓手,全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一、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保障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以建设美丽保山为目标,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问题导向,找准突破口和结合点,先易后难、逐步推进、体现亮点,创新工作思路、机制,基本完成生态文明建设“四梁八柱”的构建。

一是坚决担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身追责”等内容培训,广大党员干部全面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的政治责任,形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格局。

二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组织保障。成立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领导小组,构建“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共同参与、高位推动创建”的格局。强化组织领导、投资保障、考核机制三个保障,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乡、村四级联创及全覆盖,高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

三是确保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到位。坚持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以“最高标准、最严制度、最硬执法、最实举措、最佳环境”为目标,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一系列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建设,让制度、法律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四是抓实中央、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以铁的措施、铁的纪律和钉钉子精神,拉条挂账,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从严从实抓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省委省政府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到位不反弹,确保不留任何死角和盲区,使督察整改过程成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过程。

二、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生态文明建设须臾不可停滞。

一是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按照“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要求,压实责任,全面强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坚决打好三大流域水系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坝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2018年,水、大气环保约束性指标,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及行政许可、行政执法案件评查,均被省级评定为优秀等次;保山为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腾冲市为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全国第二个一次获得2项殊荣的州市,这是对保山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充分肯定。2019年,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8.9%,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为20微克/立方米,达到省级考核要求;8个县级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4个国考、4个省考监测断面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土壤状况总体保持稳定,未发生环境安全事件。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不断巩固提升,创建省级绿色学校6所、绿色社区9家、环境教育基地2个,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被命名为“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永保桥”水站为全国“最美水站”。

二是强化国土空间管控,持续优化生态空间布局。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城镇空间增长边界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协调各类规划冲突,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实现“多规合一”一张图。《保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已获省政府批复同意实施,中心城市8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80平方公里的城市区域、80平方公里的田园风光带三个80平方公里建设已初显成效,“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的目标和“两山一坝,显山露水;一城四组,组团布局;田园风光,绿带珠联”的整体空间结构正在成为现实。

三是加强城乡环境整治,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以中心城市“三个万亩”生态廊道工程(万亩青华海湿地恢复工程、万亩东山生态恢复工程、万亩生态农业观光园)、施甸“一河十湖”、腾冲城市四项(三山融城、万亩田园风光、一江两湖景观、老城更新改造)工程、龙陵“两河两园一路”工程、昌宁“右甸河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为城市生态化发展要素,构建“山青、水净、天蓝、地绿、城美、人和”的美丽家园。目前,中心城市“三个万亩”、昌宁城北湿地、龙陵龙山湖等一批城市生态公园相继建成开放,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同时被列为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和首批“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建设获得“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腾冲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昌宁县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龙陵县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

四是弘扬生态文化,推动全民践行低碳绿色生活。依托善洲林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成功探索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杨善洲精神”的培训模式,把杨善洲干部学院建设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接受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建成了全国首个共享单车骑行大道,成功举办腾冲国际马拉松赛、全国山地自行车速降赛,开展“低碳出行、大美保山”公益骑行等活动。让生态文明的理念已渗透到全市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公民,公众对生态文明知识知晓度达98.74%、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达96.13%。

三、坚持生态环境优先,在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上走在全省前列

继续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用钉钉子精神,谋划好、布局好、落实好,确保省委、省政府对保山提出的“在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在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上要走在前列”的工作要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奋力把保山推向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快车道,把保山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宜业的云南最美丽州市。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保山、腾冲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大意义,悉心感悟总书记关怀,时刻铭记总书记嘱托,不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进取、担当作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转化为推动保山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带领各族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实际成效,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蓝天保卫战:全面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业窑炉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整治行动;持续加大道路施工、建筑施工和道路运输扬尘治理工作;继续推进硅冶炼企业烟气脱硫项目,加强工业企业治污设施及在线监测的执法监管,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完成县级城市建成区燃煤锅炉淘汰任务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工作。碧水保卫战:加快推进“千吨万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开展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工作;完成全市、县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评价,建成全市统一的水环境监测网络,形成水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强化勐波罗河流域,特别是隆阳区东河流域水环境监管和污染防治;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整治专项行动,督促省级工业园区完成各分片区的工业污水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各县(市、区)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推进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完成111个建制村整治工作。净土保卫战:统一规划、整合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预防,严控新增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项目建设;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加快推进施甸博盛电冶有限公司、腾冲恒丰矿业有限公司飞龙电锌厂冶炼渣安全处置等历史遗留问题整治;建立调查评估制度,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严格管控重度污染农用地,对暂不开发利用的污染地块施行封闭、防止污染扩散。

三是依法加强执法监管。坚持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对发现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依规进行查处;加大信访查处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按照《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定期督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通知》要求,强化跟踪督查,完成整改事项。完成全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强化生态环境风险调查评估,积极争取中央、省环保专项资金支持,加大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落实非甲烷总烃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任务,完成空气自动站设备更新和运维问题整改。

四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深入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方针政策、总体方案和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改革任务落实到位,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制度保障。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工作,依法查处违法违规开发建设行为。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成果,力争昌宁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落实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具体措施,全面完成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基本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引导,持续推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不断扩大政务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防范化解涉环保项目“邻避”问题风险。(作者:保山市生态环境局干部 赵荣华)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20/1102/395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