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新闻中心保山要闻 保山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动“三个组织化”工作综述

保山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动“三个组织化”工作综述

“红色引擎”驱动脱贫攻坚“加速度”

——保山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动“三个组织化”工作综述

IMG_8329.JPG

仲夏时节,温润保山已是万木葱茏、绿树成荫。走在保山市的乡镇村庄、大街小巷,随处可看到党员干部的十足干劲、老百姓付出辛勤劳动后收获的满满喜悦,以及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现场的热火朝天……

脱贫攻坚最前沿,风展党旗红艳艳。近年来,保山市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充分发挥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全力攻坚,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效。贫困人口从94100户392061人降至2761户10164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13.02%降至2019年底的0.49%,41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4个贫困县(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强化保障夯实基础

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保山市地处云南省西部,辖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市、龙陵县、昌宁县五个县(市、区),除腾冲市外,其余四个县(区)均为贫困县。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保山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首要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着力抓实思想、组织、队伍、机制保障,推进脱贫攻坚全要素组织化,形成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微信图片_20200609091339.jpg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保山考察,全市备感振奋、深受鼓舞。总书记对保山人民的关心厚爱是保山各族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总书记考察保山后,保山市委及时组织各级党组织开展专题集中学习研讨,组织各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宣传,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宣讲到每一名党员、每一个群众,进一步坚定了全市人民群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始终坚持脱贫攻坚推进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全市目前在脱贫攻坚一线、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外出务工人员聚集地成立党组织359个,党的组织和工作延伸覆盖到脱贫攻坚的重点环节和各个领域。按照“不设比例、不定指标、分类施策、应整尽整”的原则,2019年以来,累计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158个,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落实“三个组织化”的能力和水平。通过书记课堂、广播课堂、指尖课堂、文艺课堂、火塘课堂、流动课堂实施“精神扶贫”工程,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严格执行“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的纪律要求,保持贫困县、乡党政正职稳定。通过任职资格联审清理撤换村(社区)“两委”成员84名、村(居)民小组干部294名。累计向村(社区)派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10783名,选派116名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村(社区)担任党组织书记,遴选储备村级后备力量3199名,组建9个行业专家服务团,申报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及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25个,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不断充实基层抓“三个组织化”的工作力量。

市、县两级均成立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动“三个组织化”项目组,建立联动机制,项目化推动工作落实。同时,制定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工作方案,明确26项指标任务,通过现场会、视频会、汇报会、“乡镇党委书记论坛”等方式,每季度调度1次工作推进情况,层层传导压力,压实工作责任。

大小结合示范引领

推进产业扶贫组织化

坚持“大小结合、示范引领”的原则,全面提升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全力推进群众增收致富。

IMG_8457.JPG

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规模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采取“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土地流转,建成规模农业示范园区10个,从根本上实现和提升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提高产业效益。目前,10个示范园区已带动1.3万户4.4万人参与发展,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51户8355人。

由村(社区)党组织牵头,坚持党建引领与群众自愿、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立足资源,因地制宜,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小养殖、小庭院、小作坊、小买卖“四小”产业,扩大产业扶贫覆盖面,形成规模农业和贫困户小产业互为补充、相互支撑的助农增收模式,着力破解贫困群众持续增收难的“瓶颈”。

推行“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党员+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党员“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创富带富帮扶机制,通过产业利益链将群众有效组织起来发展产业,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目前,全市共培育新型经营主体6059个,带动贫困户90866户,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100%。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7年的7117元上升到2019年的9423元。同时,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的思路,积极探索并在全市推广资产租赁、物业管理、异地发展等“十种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全市95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均达5万元以上。

稳保结合内外联动

推进就业扶贫组织化

坚持“稳保结合、内外联动”的原则,全力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工作,努力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IMG_9490.JPG

制定《援企稳岗促进就业奖补办法》等政策文件,积极推动党建引领促转移就业,市县两级人社、工信、交通、卫健、扶贫等部门积极配合,动员950名村(社区)党建助理员参与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全市3887名党员干部奋战在劳动力转移就业第一线,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点对点、一站式”服务,做到“家门、车门、厂门”一条龙连通,高位推动稳就业,切实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围绕保山打造滇西辐射中心、滇西工业重镇、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世界康养旅游目的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实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以沪滇协作为载体,与福建、浙江、广东、上海等省市的11个州市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并建立流动党员联络服务站,内外结合全面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目前,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已达97.72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6.26万人。

从全市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6500万元,开展3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通过扶贫车间吸纳、公益性岗位托底等方式,千方百计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扶贫车间29个、吸纳就业2348人,开发乡村服务公益性岗位13096个。

帮教结合管服并重

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

坚持“帮教结合、管服并重”的原则,抓好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工作,聚焦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水沟安置点现状.jpg

建立“县级领导挂钩、责任单位包保、乡镇组织实施、干部结对帮户、党员示范带动、联建委联动配合”的工作推进机制,做好搬迁前的宣传发动、搬迁中的组织协调、搬迁后的跟踪服务工作,强化组织示范带动确保搬得出。目前,全市223个搬迁安置点已全部建成,16687户72169人搬迁对象已实现100%入住。

在搬迁安置点成立党支部174个,组织1.2万余名党员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深入搬迁群众,围绕人居环境整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思想观念、推进移风易俗等方面开展“手把手”的帮带服务,让搬迁群众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组织民政、公安、文化、民宗、社保等部门在安置点集中做好户籍办理、就学就医、就业创业、物业管理等服务,对照省委、省政府“50个有”要求,在安置点同步配套建设73所学校、70个卫生医疗服务机构、222个活动场所,为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让搬迁群众稳得住。

对安置点搬迁群众优先给予发展烤烟、蚕桑、果蔬、中药材等优势产业政策支持,强化产业就业帮扶,确保能致富。在安置点规划建设养殖小区92个,辐射带动建档立卡搬迁户7045户通过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对全市有劳动能力的42593名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人口进行全覆盖农业实用技术、电焊、建筑等劳动技能培训,目前已实现就业2.99万人。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保山市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昂扬的斗志、更务实的作风,进一步抓紧、抓好、抓实党建促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的建设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推动扶贫更精准、更有效,带动群众向着全面小康奋勇前行。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20/0618/374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