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龙陵县龙陵新闻 龙陵:尽锐出战 跑出脱贫攻坚加速度

龙陵:尽锐出战 跑出脱贫攻坚加速度

01

02

火塘课堂

03

技术培训

04

扶贫车间

05

扶贫产业丰收   

对于龙陵县来说,2019年是最欢欣鼓舞的一年:2月中旬,脱贫攻坚工作顺利通过省级第三方专项评估检查,4月30日,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龙陵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从1986年起,戴在龙陵头上的“国家级贫困县”帽子,在33年后终于被摘除。 

2018年6月初,市委、市政府确定,原计划于2019年脱贫退出的龙陵县要在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面临时间过半,脱贫退出短板较多、资金缺口较大的困难和压力,龙陵县没有迟疑、没有退缩,而是把责任扛在肩上,拿出一往无前的担当与勇气,攥紧拳头,拼尽全力,在脱贫攻坚路上,跑出了令人惊叹的加速度,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脱下“贫困”帽,挎上“红绶带”。2019年10月15日,龙陵县被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省级扶贫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是对“龙陵速度”的鼓掌与喝彩,也是对“龙陵精神”的肯定与褒扬。

2018年6月10日,市委、市政府确定龙陵提前一年实现脱贫之后的第三天,龙陵县召开了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对整县脱贫摘帽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吹响了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的集结号。

“不折不扣打一场高质量脱贫攻坚战”。龙陵县立下了这样的军令状,面对困难,顶住压力,一场攻坚拔寨的硬战在龙陵全面打响。

布好一盘棋 汇聚执行力

“短短几个月,村里的串户道路、村民庭院硬化搞好了、自来水入户了,新建的卫生室投入使用了,刘书记还真有两下子!”一提到市老干局派驻镇安镇镇南社区第一书记刘加培,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

全身心地投入到脱贫攻坚战役中,龙陵用办法、用情怀、用责任、用纪律,锻造出了一支“扶贫铁军”,并构建起了全县动员、全民参与、全县上下一盘棋、一个目标、一个声音、一种步调的脱贫工作格局。

龙陵县把10个乡镇设立为10个战区,建立健全了县委书记和县长“总调度”、全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直接调度”、县级班子成员“一线调度”、乡镇党委书记“战区指挥”、村党组织书记“带兵作战”的指挥作战体系。并与此对应,健全了责任分工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实行包村包户包人网格化管理,压实压死干部责任,促使各级干部切实转变作风,争当脱贫攻坚行家里手和精兵强将。

“最好的干部上一线,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障。”县委书记段忠华说。全县选派213名优秀机关后备干部到80个贫困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按照每个村(社区)至少3人的标准充实80个贫困村(社区)驻村工作队,把综合能力强、能干事、想干事的优秀干部选派到扶贫第一线,连同省市73名驻村工作队员,对贫困村实现“全覆盖、无缝隙、绣花式”精准帮扶。同时,向非贫困村(社区)派出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全县121个建制村实现机关干部和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

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部署要求,各级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夜以继日地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消灭,一个短板一个短板去补齐,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擎起一面旗 凝聚战斗力

“脱贫攻坚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龙陵县以党建为引领,全面开展“帮带”行动,把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转化为脱贫攻坚的执行力、战斗力,最终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为确保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一线直接发力,龙陵县全面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双推进”,持续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建立“能人当支书、支书当能人”的用人机制,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

2016年,因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干群关系紧张,龙山镇杨梅山村党总支被定为需要整顿提升的基层党组织。2017年2月,县委下派到杨梅山村的党总支书记邵宗智上任后,着力在抓班子、强队伍、聚人心上下功夫。为尽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村党总支组织成立“十人小组”,由党员带头先建房,带头互帮互助;为支持村里修路,发动党员带头无偿让出自己家的土地。在村“两委”班子的强力带动下,杨梅山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等工作从全县的后进变成了先进。

着眼于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储备,龙陵县大力开展村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在10个乡镇建立青年人才党支部,成立了农村党员干部实训基地6个、产业发展示范基地29个,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组织7个,农业产业链、农业专业合作社党组织20个,切实将党的组织嵌入到产业扶贫之中,通过打造脱贫攻坚“火车头”,突出基层党组织帮带作用。

在开展“挂包帮”工作中,龙陵县着力打造一支攻坚拔寨“先锋队”。通过开展党员带群众、先富帮后富、先脱贫帮后脱贫的“一带两帮”活动,结合党员设岗定责工作,让机关党员和农村党员负责联系5至20户不等的农户,从思想上、生活上、生产经营上对其进行帮扶。同时,将农村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青年创业者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并鼓励和支持这些人成立合作社、家庭农场,让每户贫困户都能参与进来,在他们的帮带下,走上自力更生的脱贫路。目前,全县共有新型经营主体265个,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470家,家庭农场17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5758户64216人。

结合“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龙陵大力扶持和培育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共培植“妇字号”龙头企业20个,妇女致富带头人150余人,带动妇女群众2000余人;发放“贷免扶补”妇女小额贷款3564万元,扶持创业妇女345人,带动640余人实现就近就便就业。建起扶贫“大嫂车间”4000多个,帮助5万余名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上好一堂课 激活发展力

“躺着脱贫只能管一时,站着脱贫才能奔小康。”誓打一场高质量的脱贫攻坚战,让龙陵看得更远,走得更实。紧盯贫困群众这个脱贫攻坚的主体,龙陵以从思想、志气、信心、能力等方面实施“志智同扶”,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意识、致富技能。 

“现在,我和妻子在家里加工石斛枫斗,每个月有5000多块钱收入,我们家摘去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龙山镇核桃坪村贫困户夏安周夫妻俩参加县里的“点餐式”免费培训后,靠搞石斛枫斗加工,有了稳定的收入。

以书记课堂、流动课堂、指尖课堂、文艺课堂、广播课堂、火塘课堂等“六小课堂”为抓手,龙陵县一方面宣传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另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依托骨干产业,以政府买单的方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带动贫困群众学政策、学技术、学文化,破解群众不想脱贫、不会脱贫的难题,增强他们致富本领和脱贫信心。2018年以来,全县已累计开展各类培训近1万人次,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精神扶贫’+持续发展”的“志智双扶”的脱贫路子。

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才是最生动的“扶志课”。龙陵县深入开展脱贫典型表彰和宣传活动,评选出“扶贫工作标兵”31人、“光荣脱贫户”117户、“带头致富户”117户、“文明家庭户”39户、“脱贫攻坚红旗村”“基层党建红旗村”“产业发展红旗村”“美丽村庄红旗村”11个。并邀请光荣脱贫户和致富带头人现身说法,感染带动周围更多的群众主动脱贫。

针对贫困村乡风文明“短板”,龙陵围绕村集体经济产业、道路改造工程、村环境整治等工作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庄、进院落。同时,共筹集资金490万元,采取“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实物””的形式在全县所有村(社区)建立了“爱心超市”,激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能力。

一盘棋、一面旗、一堂课的谋略战术汇智聚力、凝心提气,让龙陵在六个月的时间里交出了一份漂亮的脱贫攻坚答卷。

■数说:

198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

2002年被确定为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013年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共识别出33个贫困村、13760户4988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2014至2017年累计脱贫退出19个贫困村、8760户36940人。

2014年脱贫1933户8393人。

2015年脱贫4018户17025人。

2016年脱贫1737户7313人。

2017年脱贫1773户7393人。

2017年经过动态调整,新增贫困人口14018人,调增贫困村47个,全县共有80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21个)、贫困人口总数达15750户64193人,其中:未脱贫出列贫困村61个、贫困人口6976户26961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20.7%降为10.51%。

2018年脱贫出列56个村、脱贫退出5915户23311人,未脱贫5个贫困村、1144户4025人,贫困发生率为1.67%。

“防贫救助保险” 织密脱贫攻坚“防护网”

本报讯 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后,如何守住这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从2018年10月起,龙陵县为全县所有农村家庭投保“防贫救助保险”,为全县6.4万户24.6万农村人口织起了一张贫困线上的防护网。

为解决新增贫困和返贫问题,消除贫困增量,龙陵县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龙陵支公司抓住因病、因学、因灾等致贫返贫关键因素,推出了政府防贫救助保险,制定了医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教育救助四大保障措施。通过采取财政资金挤一点、干部职工帮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的方式筹措资金,解决每年每户100元的保费。防贫救助保险还把非贫困户纳入到保障范围中来,使这部分人群在发生困难时,也能够及时得到防贫救助,不至于陷入贫困。

政府和保险公司坚持双方联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保险对象可将保险事故直接上报设在乡镇的服务点,也可由村组帮助上报,确保及时开展理赔救助。2018年11月以来,全县共接到报案59件,累计赔款54.82万元。[朱琳琳]  

强化产业带动 让群众富起来

 龙陵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举措,着力提升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脱贫。

围绕“一项产业一个规划,一个村有1—2项主导产业,有劳力的贫困户每户至少参与1项持续稳定增收产业、加入一个经济合作组织”的目标,全县共编制县级产业规划12个、乡级产业规划114个、村级单项产业规划608个,实现全县农村常住居民户和建档立卡户产业全覆盖,全县农户户均覆盖扶贫产业7.7项,其中建档立卡户户均覆盖扶贫产业5.4项。同时,加大产业扶持力度,2015年以来,全县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4.14亿元,其中补助到户资金1.25亿元,共涉及41个扶贫产业、3.6万户、14.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实现产业扶持全覆盖,享受产业扶持资金8876.75万元,户均享受产业扶持补助5641元。

龙陵县积极培育壮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初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产业基地和专业大户为基础单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贫体系,有效带动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脱贫。并积极探索“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模式,建立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稳定、紧密的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全面巩固提升脱贫质量。通过引进领军企业、建立长效机制、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全产业链,推进产业扶贫全覆盖,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王曼华]

本版图片由龙陵县委宣传部提供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20/0122/323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