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历史文化本土文学 忆 腾 冲

忆 腾 冲

腾冲于我,不仅仅是故乡。

记忆中,那狭窄的石板路一直延伸,望不到尽头,两旁是普通的农舍和错落的宅院。一个弯后,豁然开朗的一片天地展现出来:有桥,有水,有大树,有屋舍,宁静,娟秀。特色分明的一片建筑也突然跃然画间,青砖,灰瓦,重檐。这,便是腾冲最普通的村寨。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同腾冲,我觉得最合适的莫过于“清绝”二字,清丽绝美,如明清女子们,温婉优雅,绝世独立。“山水有诗意,乡村恬静美”徐霞客的短短一句话勾勒出一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

何其有幸,能生于斯长于斯。耳濡目染,腾冲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人一物,如帧帧画卷,镌刻在脑海深处,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

我的故乡在下绮罗,那个传说中遍地是玉的地方。小时候,物质条件还不是很好。房子都是木头的,矮矮的,窄窄的,有的一层、有的两小层。村子里最好的房子是一个寸姓人家的四合院,占地面积很大,四个方向都盖满了房子,共有十二格房间,据说是当时的大户人家,祖上是收租吃饭的地主家。随着岁月更迭,他家慢慢变得开放起来,经常有人到他家来看来玩,这也成了我们这些小伙伴们玩乐的场所。大家经常爱三五成群邀约着,到他家去捉迷藏、躲猫猫。那个裹着小脚的老太太已经80多岁,很喜欢小孩子。每次去她家,她都端张小凳子稳稳坐着,笑眯眯地看着我们玩乐,不时裂开的嘴里依稀可见仅存的三颗牙。临走,她总要塞给我们每人几个水果糖,红的绿的黄的纸里裹着酸的甜的酸酸甜甜的糖。这是我们童年记忆中最好吃的零食了,这也成了我们去她家玩耍的一大动力。

绮罗田多地广,且水土肥沃,寨里乡亲都靠种菜卖菜为生。这里无论男女老少,大都是种庄稼的好手。乡亲们种菜很讲究,种菜的菜籽必须是每年最好的菜留下的种子。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锄草、什么时候施肥……白菜、青菜、萝卜、辣椒都各自不同。因为种的讲究,所以绮罗人的菜很好卖,城里人专门只买绮罗人的菜,说是生态、好吃。80年代,家家都是旱厕,养的鸡猪鸭鹅也多,积攒下的屎尿、猪粪、鸡粪等便是最好的肥料。如果种的菜很多,自家的不够,怎么办呢?去城里挑粪。清早,经常看见绮罗人用粪桶挑着粪从城里出来,一来可以帮城里人处理粪池赚一点钱,二来可以给自家种的菜更好的营养,何乐而不为?那时,人们丝毫不觉得挑粪是丢脸的事,几乎家家都有过到城里挑粪的历史,还专门有人挑粪卖给种菜的绮罗人。那时,腾冲城有个非常出名的人,人称“挑粪老德”,直到现在还有着他的传说。

那时,生活很贫困。家里大约一个星期能吃一次肉,是那种肥肥的五花肉,平日里就靠着母亲的巧手将自家菜园里的蔬菜或炒或煮或凉拌来打发日子。或许是应了自家的不香的缘故,我和弟弟格外期待能吃肉的日子。我们家吃肉一般定在星期六或星期天,孩子不用上学,大人也难得都在家的日子里。星期六,母亲早早来到相隔2公里的小街上,从街头逛到街尾,拎起这块看看,拿着那块摸摸,一番讨价还价后,买着约两斤重的肉回家了。看到妈妈手里拎着的肉,我和弟弟便如猫见到鱼般,两眼放光。尽管只是洗净煮熟,肉切成片加点盐、猪肉的水放上菜煮成汤,却是人间难得美味。每个周末,也成了我和弟弟的节日。

童年最大的趣事,应该就是跟母亲一起进城上街了。虽然离腾冲城主大街只有三、四公里,但也要有重要事情才能去赶一趟街,平日里各种消费(虽然也没有多少消费)都在小街上的小卖铺里解决。母亲经常说我爱“撵脚”。我们这里把跟大人跑上跑下的行为叫做“撵脚”。那时上城的路都是土路,还没有汽车、摩托车,连自行车都不多见,到城上赶集基本靠走。虽然很累很热很灰,但只要一想到能到城上吃甜甜的、凉凉的冰激凌,能买到在小街上看不到的漂亮裙子、各种发卡,就什么都值得了……

……

岁去弦吐箭,白骥过隙间已阔别30年,故地重游,腾冲变了吗?

不变,又变了。

天还是那么蓝,蓝的干净、蓝的纯粹、蓝的神圣。没有一丝杂质,连白云也躲得不见了踪影。青山、秀水、绿树、黄叶倒映其中,如一幅泼墨山水画,素净、淡然。阳光暖暖,不刺眼,不夺目,不灼人,整个腾冲城无端端镀上和谐、优雅的光辉。阳光穿过云层,透过树叶洒下来,地上倒映着斑斑驳驳的影子,宛如铺上了一层独特的地毯。调皮的孩子喜欢跳跃着去踩这些影子,光影、树影、人影交相辉映,自成一绝。

山水还是那么美,风烟俱净,水面如镜,纤毫不染。在腾冲,随处可见青山巍巍、流水潺潺。高黎贡山完美诠释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火山在轻轻诉说着历史的变迁,云峰山承载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担当……奔腾的槟榔江、柔美的龙川江、神奇的叠水河、各式各样的温泉……青山秀水氤氲了种类众多的动植物和大片大片森林,让腾冲成了一个天然的大氧吧,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四方游客。

人情味还是那么浓,热烈奔放又不失涵养。每年春节回家20天,在家里吃饭的时间照例不超过三天。他大姨、二舅、三姑、四婆,远亲近戚、左邻右舍、同学朋友……一家一顿,吃的你在今后的一年中都无需再补充营养。临走,各种土特产、小吃、腊肉香肠等等,必不可少。母亲一般都不需再准备,一家一样,恨不得你再买一辆车。

变了的,是房屋、是道路、是交通、是人的思想。

村子里低矮的房屋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高大明亮的平房、雕梁画柱的木房。那个四合院也发挥了他的历史价值,专供游人参观。寨子里的主干道全变成了8米宽的柏油路,路两旁的路灯一到晚上明晃晃的,连地上的小石子都照得非常清楚,走在路上,心里美滋滋的。石板小路与周围的村舍搭在一起,别有一番风情。家家户户买了轿车、电动车、摩托车,上城一趟1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开通了三条到寨子里的公交车路线,爷爷奶奶们也可以随时上城了。寨子附近的田地被征用了许多,学校、医院、机场、商场、超市、农家乐、商品小区鳞次栉比, 村民们生产生活、就医就学条件都有了大幅提高。传统的蔬菜种植被大棚蔬菜和合作社取代了,村里的叔叔婶婶、哥哥姐姐们也不再种菜卖了。有的自己创业了,有的到城里打工了, 还有的玩起了电商和网络直播,专门宣传销售腾冲的玉石、琥珀及各种土特产,据说收入还不错,家家户户小车进小车出,一部分人家还在城里买了别墅。整个腾冲变成了一个车水马龙的现代城市。

腾冲变了,我的家乡变了。不,腾冲没变,我的家乡没变,你还是我心中的那个家、那个她,恬静优美,温婉动人。

无论多年后,忆起腾冲,她依然是那个我最深爱的地方。爱腾冲,是我一辈子的事业。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19/1104/307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