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新闻中心人物风采 从北京到保山的音乐课堂

从北京到保山的音乐课堂

2014年,布朗族姑娘张晓娇荣获第七届中国高等院校中外歌剧及艺术歌曲演唱比赛铜奖……这在地处云南边境的保山,在她的母校保山学院,张晓娇的成长经历已成为一个传奇。

2002年,15岁的张晓娇因特有的嗓音条件被保山师专音乐系招考老师发现,特招成为2002级五年制音乐专业学生。

从施甸县万兴乡走进保山最高学府,刻苦训练深深植入了张晓娇的日常生活中。两年间,张晓娇的演唱水平不断提升。

2004年,张晓娇获得万利达全国卡拉OK比赛云南赛区一等奖,有了赴厦门参加全国总决赛的资格。这次比赛,对于仅仅成立6年的保山师专音乐系来说,也是教学实践的新台阶。在此之前,音乐系从未有学生参加过全国性的比赛,甚至没有在省级比赛里拿过大奖。

“我们最后决定寻求外援。”时任音乐系主任,现任保山学院音乐学院院长车绍留说。几经辗转,车绍留找到了时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的电话,于是,他拨通了那个电话。“金老师,您好!我是云南一所边疆高校的音乐老师。我们有位同学入围了万利达全国总决赛,但是对这个比赛的指导已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想请您指导一下这位同学。”拨通电话之前,车绍留曾无数次想过被拒绝,可他万万没想到,电话那头的金老师在短暂的思考后,回复了一声“好啊”。

一周后,车绍留与周梅、殷雄两位老师带着张晓娇走进了中国音乐学院。在那堂专门为张晓娇联系的辅导课上,3位旁听老师有了意外收获。“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冲击着我们的头脑。”3位老师恳请金老师能允许他们再旁听几次课程。此后的半个月里,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吮吸着来自大师课堂的教学精华。

虽然在最终的比赛里,张晓娇仅获得了优秀奖。但是,通过比赛获得学习的张晓娇迅速成长起来。更为重要的是,那个跨越千山万水的电话,也串起了中国音乐的最高学府与一个边疆高校的不解之缘。

为了帮助这个极具天赋的学生成长,2005年4月29日,由保山市委宣传部、市文产办、市文化局、市教育局、保山师专共同主办的张晓娇个人音乐会举行,为一个18岁的在校生举办个人音乐会,在保山是第一次,远在北京的金铁霖应邀来到现场并点评了演唱会。

接着,金铁霖老师在保山师专大礼堂作报告和示范教学。从专门辅导到旁听课程,从演唱会点评到示范教学,一次次的收获让车绍留、音乐系老师、保山师专校领导都坚定了他们心中的想法,他们要向金铁霖、向中国音乐学院寻求更大的帮助,寻求一份中国音乐最高学府对边疆高校的教学帮扶。于是,他们聘请金铁霖为保山师专名誉教授;为张晓娇申请到中国音乐学院委培的机会;选派保山师专音乐系老师到中国音乐学院金铁霖教授保山声乐培训班进修……

张晓娇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声乐导师都是金铁霖,所以,张晓娇每次都会准时出现在保山师专的音乐课堂上,现场示范带来金铁霖的教学精髓,这些示范课同样被录制成视频,留下来供师生们反复学习。

13年间,这种蚂蚁搬家式的教学传递从未间断,金铁霖的倾心所授源源不断地从北京传递到保山,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帮扶乘着张晓娇的歌声从北京飞向滇西南。13年间,从保山师专音乐系到保山学院音乐学院,从4名教师到37名教师,从一个音乐专科班到3个本科专业、1个专科专业,从各类奖项零的空白到囊括大小奖项200余项。2007年,音乐教育专业被云南省教育厅评定为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声乐》课被评定为云南省高职高专类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音乐教育专业被评定为云南省首批高等院校特色专业;2009年,音乐系被评定为“云南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实验培训基地”;2010年,音乐系被评定为云南省“综合能力型”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音乐教学实现了从“歌唱”到“创作”的突破。保山学院师生们创作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本土音乐作品《走远》《不得靠》《保山之恋》《一把油纸伞》等,在云南省本土歌曲创作、演唱大赛中获得奖项。凭借张晓娇的演唱,《保山之恋》《不得靠》等歌曲已然成为保山的文化名片,家喻户晓。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19/0906/296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