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新闻中心外媒看保山 【70年发展看云南】保山:努力建成滇西边境中心城市

【70年发展看云南】保山:努力建成滇西边境中心城市

8月6日,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在昆明海埂会堂举行。中共保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出席发布会并做新闻发布。

01

保山,地处云南省西部,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67.78公里。1949年10月28日,保山地委、人民行政专员公署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保山各族人民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砥砺奋进,实现了由低速增长向高速增长,进而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阶段,取得了由总体贫穷到总体小康,进而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成就,谱写了建设、改革、发展的壮丽篇章。

02

据中共保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介绍,2018年保山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38.1亿元,是1952年0.85亿元的868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8168元,是1952年78元的361倍。改革开放以来,保山经济发展增速超过10%以上的年份达到23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比改革开放前提高了5.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9%,比改革开放前提高了8.8个百分点。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1952年保山全市基本建设总投资仅70万元,1978年—2018年累计完成投资总额5000多亿元,年均增长24.6%。目前,保山市建成高速公路4条,在建8条,2019年将建成通车3条,公路通车里程从1978年的2758公里增加到14036公里,通县通乡道路硬化率和建制村公路通畅率达100%,保山、腾冲两个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18.6万人次,成为云南省唯一拥有两个百万级机场的州市。70年来,保山不断加强路网、航空网、能源网、水网、互联网“五网”建设,逐步构筑起了一张从天上到地下、从陆地到水面、从有形到无形的现代立体交通能源信息网,做到内通外联。

发布会上还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保山多数群众家庭开支的80%—90%主要用于解决温饱问题。70年来,保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225元,提高到2018年的32636元,增长145倍,年均增长1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124元,提高到2018年的11280元,增长91倍,年均增长11.9%,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2018年的2.67%。

保山城经历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五四”大轰炸,城市残羹断垣、破旧不堪,农村建设更为落后。近年来,保山市投入230多亿元实施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建设,投入320多亿元实施了棚户区改造,投入30多亿元实施了“三个万亩”生态廊道恢复工程、城市森林公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目前,城市建成区面积达89.3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6.5%,荣获国家卫生城市,腾冲获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称号。

同时,保山是传统农业大市,历来有着“滇西粮仓”的美誉,粮食总产连续15年实现增产。目前,保山已逐步培育形成了以农特产品加工、新材料、轻纺、信息、旅游文化、现代物流为重点的产业体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67户,实现工业增加值172.02亿元,第二产业占三次产业比重为38.1%,比1978年的15.3%提高了22.8%。保山还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2018年,保山全市接待游客298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6.68亿元,旅游业正在成为保山一项无污染的朝阳产业。

03

近些年来,保山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市森林覆盖率从1978年的28.4%,提高到2018年的65.8%,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51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70个,保山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腾冲获得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04

下一步,保山市将围绕省委、省政府对保山建设“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的发展定位,努力将保山建设成为滇西边境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大城市。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19/0808/293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