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隆阳区隆阳新闻 官屯“三大法宝”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官屯“三大法宝”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依托良好的人文自然资源和“三个万亩”生态廊道工程核心地带的区位优势,隆阳区河图街道大官庙社区官屯自然村于2017年9月被推选为隆阳区人居环境提升试点之一进行打造。通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建设,村内人居环境提升明显。目前,结合上级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和居民进一步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该村“美丽乡村”申报和创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通过广开民智、广纳民意、广合人力“三大法宝”,河图街道在官屯建设与打造中采取多项举措,攻克了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难题。

广开民智,赢得支持

学习取经,变“往外走”为“回家干”。社区成立后,街道组织社区、自然村党员干部外出参观学习4次,足迹遍布省内外,组织家庭代表,每户1人统一前往中心城市规划展览馆、“三个万亩”展厅及现场参观学习。通过集中考察和学习,让群众了解了政策、开阔了视野、认清了差距,激发了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100余名在外经商、务工的居民主动回乡开展建设,300余名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9名实现了自主创业。

以小引大,变政府主导为群众主动。街道、社区多方筹资80万元,对农户主动拆除旱厕建成卫生间的每户补助700元,对主动统一房屋外观风貌铺贴青瓦的,给予材料费补助,其余部分由群众结合自身承受能力按要求投入建设。截至目前,官屯道路两侧的旱厕已全部清除,72座旱厕院已改为院内卫生厕所;街道在房屋外立面改造方面投入32万元,带动群众投入194万元,67院房屋风貌基本统一。

约法三章,变被动整治为主动维护。社区将保洁和垃圾清运收费制度纳入《居民公约》,并聘请保洁员2名每日进行公共区域保洁,“门前三包”向“家居三包”延伸,即包垃圾入箱、生活习惯良好、精神生活积极向上;社区联合党员干部、“工青妇”、志愿者、学校、企业等多方力量,累计开展到村入户的家园清洁行动2000余人次。

广纳民意,创新思路

以人为本,变政府管理为群众自治。为把村庄建设工作做得更好,街道、社区、村三级始终把群众意见放在首位,累计走访群众1000余人次,挨家挨户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召开10次居民代表会议,征求和听取群众对相关工作推进的意见建议;组织召开提升人居环境工作群众大会,选举产生官屯自然村提升人居环境理事会,代表群众主持试点打造和村庄建设工作。

安土重迁,变大型工地为美丽家园。用好征拆中积淀的契约精神。创新思路,乘势而上,在全区率先采取与群众签订人居环境提升协议的方式推进群众工作。依托协议,列出清单,群众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一目了然,干部容易上手,群众心里有底。二是用好征拆留下的“老物件”,保留河图辖区动迁人员的家园记忆,通过官屯美丽乡村的建设,增加本地居民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广合人力,留住乡愁

找准定位,变“千村一面”为“官屯文化”。立足文化传承和环境保护,延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传统,免费发放树种,动员群众在房前屋后广泛种植本地果树、苗木2000余株。秉承“耕读传家”理念,用回收利用旧物什、建材,结合哀牢文化和农耕文化,打造景观节点10余个,在提升村庄文化品位同时可开展青少年宣教。坚持“不挖山、不毁林、不填塘”原则,把保护山水田园、保护人文景观融入试点建设全过程,投入130万元,修复荒废已久的灯笼塘,整砌天然眼陈家井,在解决了村庄“绿不起来”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生态保护不到位、人文历史无优势的问题。

“土洋”结合,变“大兴土木”为“因地制宜”。借鉴“网红小巷”打造模式,在官屯自然村内实施“一路一景”计划,将闲置空地、杂物堆放点整修规范,用蔬菜、瓜果进行绿化,打造农家小巷。对已硬化、无处植绿道路,采用悬挂防腐木小花盆的方式进行植绿,建设花木小巷。对两侧沟渠未绿化路段,使用回收旧料种植“多肉”植物,打造“多肉小巷”,让社区小学的学生进行认养,通过“社校协作”达到“小手拉大手”共同建设家园的目的。

河图街道在官屯的探索建设中实现了参与模式、服务模式、建设模式等多方面的转变,攻克了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活力不足、群众参与度低、村庄个性不突出等多项难题,走出了一条与自身在中心城市发展中当前与未来定位相符的道路。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19/0712/286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