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新闻中心社会民生 盘活一池水 催生一条产业链

盘活一池水 催生一条产业链

    

7月,又到了荷花竞相开放的季节,施甸县姚关镇山邑村的野鸭湖畔门庭若市,各地游客慕名而来。醉人的荷香、车水马龙的游客、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已提前拉开了姚关镇荷花节的序幕。

山邑村曾经是姚关镇较贫困村之一,山邑野鸭湖周边稻谷亩产不足600斤,湖中心区域更是长年浸泡水中。包产到户后,一些村民曾经填湖造田增加耕种,但收益仍不佳。

2005年,施甸县首次在山邑村举办民族文化旅游节,开发山邑村的600亩低产湿地种植荷花,打造乡村生态旅游。随着山邑村生态旅游的开发,野鸭湖成为了周边县市游客周末度假的热门地。最早在山邑开办农家乐的“山邑人家”老板蒋菲说:“每年七八月,游客非常多,普通的农家饭菜已经无法满足游客,自己就开始利用野鸭湖的生态食材开发出荷叶茶、荷花宴等特色产品。”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从2014年开始,山邑村抓住野鸭湖的生态资源优势,组建了集体经济合作社,承租了野鸭湖湿地区域的2700多亩农田,退田还湖,在湖中种上红莲藕,养殖小龙虾,打造山邑野鸭湖生态旅游。近十年来,荷花盛开的季节,山邑野鸭湖游客人次从5万到10万、到18万,翻倍的增长,带动了当地的餐饮业发展,村民开设的农家乐从原来的两三家增加到了20多家。

今年31岁的刘建兵和妻子前几年到上海务工学习厨艺,这几年看到家乡的乡村生态旅游越来越红火,便有了回家创业的想法。2016年,刘建兵夫妻回到山邑村开办了“小桥农庄”农家乐。“我家除了做家常菜外,还结合在上海学到的厨艺,开发了新菜品,特色菜酸辣鱼、泡鸡脚等很受欢迎。每逢荷花季节,村里的农家乐经常爆满,我家最多的一天有40多桌。”刘建兵对记者说,往年没经验,客人多的时候就非常忙乱,今年才进入6月就早早为荷花节做准备了。

今年,山邑村又投入600万元,完善了旅游厕所、荷池栈道、停车场、污水处理管网,实施绿化景观工程,以及打造一部分符合山邑村的民宿、仿古游船、仿古小餐车,并统一规范了农家乐和小卖部的门头,提升生态旅游品质。山邑村党总支书记杨绍武说:“通过这两年的旅游实践,我们收获了成果,也暴露了很多的不足,对此,山邑村围绕短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村民诚信经营,不哄抬物价,为游客提供一个好的旅游环境。”

漫步野鸭湖畔,放眼望去莲叶田田,一条条弯弯曲曲、高低起伏的实木小道蜿蜒伸到湖中,一座座观赏亭错落有致镶嵌在碧莲中,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走在山邑村野鸭湖旁的道路上,游客如织,当地特色工艺品、荷叶茶、小龙虾、荷花和小吃摊前挤满了游客。水果商贩李加飞说:“前几天,在集市上听说山邑野鸭湖人多,就来试试,没想到生意果真比在集市上好多了。”邻村开网店的女孩李云飞,听闻荷花节即将开始,便准备了莲蓬、麦穗、谷穗、竹编果盘等小工艺品前来摆摊,“之前我在外地上班,但近两年家乡变化太大了,干脆回来自己创业,开了个手工艺品的小店。”李云飞说。

山邑村党总支书记杨绍武介绍,山邑村的生态乡村游目前带动的不只农家乐,已经形成一整条的产业链,拉动了小龙虾养殖、荷叶茶和腌腊食品加工、特色工艺品加工、特色小吃和农家乐六大产业。一些村民主动在自家的湿地里种上莲藕套养小龙虾,销售荷花、莲子、小龙虾等产品;一些农村妇女也重操旧业,利用湿地席草编制草墩;一些留守老人在家做小吃生意,养殖生态土鸡,销售土鸡、火腿、土鸡蛋等。去年,小龙虾销售产值达60多万元,农家乐经营收入达到400多万元,其他的特色工艺品加工销售和特色小吃达到70多万元。

盘活一池水,催生一条产业链。如今的山邑村已经从传统种植业发展为生态旅游产业,带出了一整条的“种植+养殖+服务+加工”的产业链,拉动山邑村民和周边村民依托产业脱贫致富。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19/0712/286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