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新闻中心人物风采 段梅:挥洒汗水拔穷根 甘当群众勤务员

段梅:挥洒汗水拔穷根 甘当群众勤务员

挥洒汗水拔穷根 甘当群众勤务员

——记省人大代表、驻隆阳区瓦窑镇祝家村扶贫工作队员段梅

5B226F231FF8CC8F92A06888219D51E0

段梅同志是云南省第十一、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景颇族,隆阳区妇幼保健院计生服务中心妇产科医师,无悔扶贫度冬夏,甘洒热血写春秋,2016年,她放弃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征战四年间,她把驻地当故乡,把群众当亲人,把扶贫当事业。积极协调项目资金,完善基础设施,振兴乡村产业,俯下身子与民同苦、与民同乐,用永不停歇的脚步走出了一条根植百姓、真善代表的履职之路,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代表履职为民的郑重承诺。

申请,上下奔走破难题

九分山,半分田,半分水,路难行,水难泅……瓦窑镇祝家村就悬挂在小山顶上,山高坡陡,悬崖峭壁。2016年3月,44岁的云南省人大代表段梅从隆阳区妇幼保健院被派驻到这里,当一名普通的工作队员。

当时的村委会兀立在一个小山丘上,风呼呼作响,黄土飞扬。没有厨房、没有洗澡间,条件异常艰苦。白皙的面庞、文弱的身体,来这里不过就是镀镀金……村民对段梅充满了质疑。

“不分白天黑夜,村干部为群众的事跑前忙后,全然没有一句怨言。”带着对贫穷的不甘心,对代表履职的使命,对组织的信任,对村民的同情,随即便投入到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大潮中。到村第二天,她就用脚步丈量民情。

坐在墙根晒太阳,等着他人送小康。面对大山的摆弄,村民们习以为常。他们害怕改变、不想改变、不愿改变、不会改变……在这数辈人的等靠中,祝家村理所当然地戴上了省级贫困村的穷帽。

为打破群众思想桎梏,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2016年4月,段梅利用人大代表的身份,请到了保山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云怡到村指导。张云怡对村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随后便带领镇村干部及全体村民们到与祝家村的自然条件极其相似、发展却大相径庭的施甸县太平镇。当村民们看到那里一幢幢整齐的新房拔地而起,配套设施样样齐全,产业发展欣欣向荣……自我发展的意识开始逐渐苏醒,开始慢慢关注自己头顶的这片天、脚踏的这方土。

坚守,咬定青山不放松

如今走进祝家村,一辆辆摩托车在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上飞驰;走入农户家中,自来水从亮铮铮的管道里汩汩流淌;傍晚,老少爷儿们在新建的活动室里怡然自乐……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幅最寻常不过的乡村图景背后,蕴藏着怎样的艰辛与不易?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一句流行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话。然而,深锁于大山深处的祝家村散落在一座座山岭和沟壑之间,居住分散,交通闭塞,祖祖辈辈因路而困,被迫与贫困为伍。

段梅来了,她向大山发起了首次冲锋。她邀请隆阳区副区长杨俊波到村把脉开方。路如悬挂的云梯,正值雨季,泥烂路滑,车辆无法顺利通行。“每走一程,便要停下来合力推车。当天走完所有自然村,汇报完工作已是深夜12点。”段梅说。不久,杨俊波便带领相关部门到祝家村开现场办公会,安排项目资金40万元。要将项目落实好,更是一场艰辛漫长的考验……段梅不畏酷暑严寒,带领施工队、村民小组长、项目方一一踏勘线路,协调山林土地,化解矛盾纠纷。当看到群众在落满寒霜的公路上不停地打滑,段梅提出在路面上加防滑带,而这并不符合验收标准。“只要对群众有好处的事,我一定要坚持。”段梅积极向隆阳区区长段生荣反映,并最终得以妥善解决。就这样,段梅共争取项目资金370万,修通了3个村组道路总长12公里并在危险路段安装了防护栏,村民的出行条件大为改善。

一环紧扣一环抓,一锤接一锤敲。祝家村民世代为水而愁。因水源点选取不当而喝不上自来水的事例屡见不鲜。段梅当无意听到雪山河是出水量较丰富的水源点时,第二天便早早起床,备好雨鞋、雨衣,做好炒饭,买好饼子,亲自开车带领村组干部去找水源。“有时一天就开四五百公里,手臂酸痛。”她不知疲倦地连续找了几天后,当看到沽沽清泉从茂密的森林涌出时,她兴奋得一夜不眠。连夜赶写了取水方案,再提交区水务局通过水压差测量后,项目便正式实施。2018年5月10日,祝家村通水了,村民兴奋地敲起锣,打起鼓,放起炮,可段梅却因太多的艰辛瞪着眼睛不让眼泪掉下来。

基础设施建设事关长远和民生福祉。在基础设施上,她担负守土之责,始终坚守人大代表为人民的道德底线,坚持科学规划、严把标准、注重长远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惠泽群众,造福百姓,为祝家村稳定脱贫及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保障。

忠诚,产业不兴志不移

在这种阻隔、闭塞、围困中,完善各种基础设施是极其困难的,而找到一条发展致富的道路更需要多少智慧与勇气?

但对常年靠“种一山坡收一罗锅”过日子的村民来讲,没想过也不敢想,没干过也不会干。

人穷志不短,泥巴里面也能出黄金。针对群众思路不开阔的问题,她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带领群众土里掘金。段梅找到了康宏公司的老总苏彦到村实地考查。面对祝家村的自然条件,苏彦连连摇头。随后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一名名群众自发地撑着伞从泥泞的山路中迎接这位山外来客,他感动地说,群众的热情鼓舞了我,我决定在这里发展木耳产业……没有脱不了的贫,只有不勤奋的人。段梅四处筹集资金40多万元,打通了从村委会到新寨小组木耳基地长4.8公里的路,架设了高压电。为节约资金,她带领村民上山砍竹子搭大棚,手脚被划破了多少次,她不知疲倦地开着车在陡峭的山路上运送物料、挥汗如雨,在她的感召下,群众也纷纷参与进来……

就在村民抱团致富的路上,每次意外都会将村民发展的信心和力量打回原形。当时蒸菌包时因停电从而影响了成活率,群众互相埋怨。可痛心不已却又心有不甘的段梅说,做产业,本来就有风险。有了厂家托底,村民慢慢燃起了发展木耳的激情。而段梅始终想在前,走在前。前两年,基地以每棒1.6元的成本向康宏公司购买菌棒种植木耳150亩。段梅边干边学,边学边干。2018年,段梅购来了接种机、蒸汽炉等设备,在小山沟里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自制菌种、菌棒的试验并取得成功,为群众争取到更大的利润空间……从此,那里的不少农民有了职业经理人的味道,大量村民也成了打工一族。同年,祝家村脱贫出列。段梅本可以功成身退,回城修养连续作战三年且已积劳成疾的病躯。可是她选择了留下,继续为紫荆泽兰菌棒申请专利,推动合作社稳健运行……祝家一天不富,她就一天不走。

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解一生之需。段梅不但给群众找到了一条致富路,更可贵的是把敢想敢干、自力更生的精神写在这片贫瘠土地上、留在村民心间,激发出村民自主脱贫致富的热忱,让村民有了“志气”。她这样诠释着一名人大代表对人民对扶贫事业的忠诚。

为民,一片丹心映日月

“群众利益无小事,驻村工作就是和群众打交道,事无巨细。哪怕我们认为是一件小事,在群众那里就是大事,就得解决处理好。”段梅说。

段梅的家人在保山城开办了颇具规模的一家饭店——景颇罕人家,这又成了段梅助力祝家脱贫攻坚的另一方阵地。每逢寒暑假,她让返校归来的大学生去那里打零工,让在保山求学的孩子周日在自己家吃住……她对农民尤其是贫困户,有着浓厚感情。小麦地贫困户杨国李在医院做了脂肪瘤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段梅每天上门为他清洗伤口、打针、上药……这位长年被生活重担压迫得沉默寡言的山里汉子,却经常找段梅诉说。段梅认为,这就是群众对她的一种信任,而这种信任比金子还贵……段梅心系群众,用自己的一颗心,将村民的心紧紧团结在了一起。

只要能够为脱贫出力,为群众发展致富,完成好脱贫工作重任,再苦再累再委屈都能扛住。驻村期间,她吃住在村,分秒必争,很少回家。面对丈夫,她是一个不“称职”的妻子,爱人住院,请了一个护工照顾。面对孩子,她是一个不“合格”的母亲。女儿每年放假回家一次,可段梅任凭孩子回就回、去就去,有时甚至连一顿团圆饭都没吃。你的心里只有你的村民——女儿不理解。段梅干脆把女儿带到村里入组入户,当女儿看到母亲在最艰苦的环境进行最坚韧的奋斗,在最贫瘠的土地铸就最富有的信任,瞬时惊呆了,随后便主动地投入到扶贫档案整理中,真是“上阵母女兵,扶贫千秋业”。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现在的祝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的不仅是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更是建立起了浓浓鱼水情的干群关系。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19/0605/277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