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新闻中心人物风采 昌宁县橄榄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永华小记

昌宁县橄榄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永华小记

打造热区合作社的“联合舰队”

——昌宁县橄榄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永华小记  

p1_b

在枯柯河畔有这样一个人,一提到他,老百姓总是竖起大拇指。他出生农村、倾心农业,一心要把昌宁蔬菜品牌做大做强,在枯柯河畔打造起了一个庞大的合作社“联合舰队”,带领周边及邻乡10000余户群众实现增收致富。他就是昌宁县橄榄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永华。

1979年12月出生的李永华,是昌宁县柯街镇联合村地地道道的农民,从他记事开始,父辈们就靠种田种地维持生计,但因耕作方式原始、生产技术落后,一家人生活十分艰难。俗话说穷则思变,这句话在李永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1996年不足二十岁的李永华就开始承包10多亩土地种植香蕉,通过自己辛勤劳作,赚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1998年,柯街镇首次引进种植大棚蔬菜,因新兴产业投入大,且还未见到效益,加之技术落后,销路不成熟等因素,大家都有所顾虑,不敢去冒险大面积种植。李永华却觉得是个好机会,他将自己种植的十几亩香蕉一次性翻掉,全部用来试种大棚蔬菜。大棚蔬菜与传统作物在种植技术上区别很大,管理是个大问题,李永华一边向农业部门专家请教,一边自己探索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年尝试种植就赚了1万多元钱。尝到甜头的李永华下定决心,要把蔬菜产业作为自己发家致富的好门路来发展,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李永华每年通过种植大棚蔬菜都有四五万元纯收入。

通过像李永华这样的大户示范带动,老百姓们开始接受并大规模种植大棚蔬菜,经过几年的发展,大棚蔬菜成为了枯柯河畔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但受管理粗放、品种杂而不精、无龙头企业带动等因素影响,蔬菜市场起伏波动大,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李永华也因此吃了大亏。面对整个枯柯河畔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盘活蔬菜市场,让自己和其他菜农赚到更多的钱成了李永华的一块“心病”。

“一家一户小打小闹赚不到钱,传统方式种植赚不到钱,松散合作方式赚不到钱”这是李永华通过分析近几年蔬菜市场后得出的结论。李永华认为,在当前市场经济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影响下,只有把所有菜农联合起来,“抱团发展”才能大获全胜。于是在2009年,李永华牵头成立了昌宁县橄榄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吸纳周边140多户蔬菜种植户为社员,联合起来共同抵御蔬菜市场风险。合作社成立后,李永华开始带着蔬菜样品在北上广一线奔波跑市场,到处遇挫折、受冷眼,还花光了几年下来积攒的积蓄,父母、妻儿都劝他放弃,但为给自己一个交代,更是给合作社社员一个交代,李永华还是厚着脸皮,一次次碰壁,又一次次尝试,终于与北京宗旺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签订了1500吨的四季豆和500吨的花菜供应合同,领着菜农们正式打响合作社模式运营的“第一枪”。几年下来,由李永华牵头成立的合作社凭着优质蔬菜货源和真诚的服务不仅赢得了市场的认可,更得到广大社员和老百姓的肯定。

在李永华的带领下,合作社模式经营让枯柯河畔蔬菜不愁销路,大家联合起来互利共赢赚了大钱,这本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但李永华却更愁了。原来,李永华考虑到整个枯柯河畔蔬菜品种老化,并且在种植环节农残难以把控,毕竟现在市场上需求量最大的是无公害食品,如何改变整个枯柯河畔蔬菜产业的品种和质量问题,又成为李永华创业路上的一只“拦路虎”。经过再三考虑,李永华决定就算破釜沉舟也要再搏一搏,于是他一方面加大基地建设资金投入,建大棚,带着人员搞新品种实验;另一方组织人员挨家挨户做工作、签合同,动员广大菜农统一技术标准,联合起来抵御市场风险;同时还邀请了权威机构对合作社的5000余亩蔬菜基地进行无公害认证,并申请注册了属于合作社自己的商标“橄榄河”。这些努力和付出,让广大菜农吃了一颗定心丸,坚定了跟着合作社大干的信心和决心,给整个枯柯河畔蔬菜产业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随着合作社发展的日益壮大,李永华的蔬菜种植基地从枯柯河畔发展到周边乡镇,生产模式也从原来的小打小闹发展到现在的“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合作社年销售量在10000吨以上,销售收入在4000万元以上,成了枯柯河畔蔬菜产业中真正的“联合舰队”。2017年,由李永华牵头成立的昌宁县橄榄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被全国供销总社评为国家级示范社,个人也多次荣获市县各级创业“领头雁”和先进个人等称号。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李永华在做强做大企业的同时,尽心尽力为家乡脱贫攻坚事业做贡献,主动将柯街镇扁瓦村、玉地里村、松林村等多个贫困村的200余户贫困户吸纳为社员进行管理,对有务工意愿的贫困户社员让他们到合作社基地来打工挣钱,对有种植条件的贫困户社员,李永华以低于市场价10%-15%的优惠赊销种苗和农资给他们,并邀请市县各级农业专家为他们开展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组织合作社的农业技术骨干深入田间地头指导他们生产,种植出来的作物又以高出市场价10%-15%的价格进行回收。在他的帮助下,实现贫困户社员户均增收在8000元以上,所吸纳的200户贫困户社员中有197户在2018年底实现脱贫摘帽。

“我是农村人,我知道农村苦,我要为农村发展做贡献!”这是李永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19/0605/277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