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新闻中心外媒看保山 安逸保山入画来(新时代·新侨乡)

安逸保山入画来(新时代·新侨乡)

01

保山城市生态化成效明显,万亩青华海生态湿地已建成开放,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取得实效。图为青华海景色。汪金芳摄

襟沧江、带怒水,保山深藏于滇西边境的崇山峻岭间。数百年来,无数人从这里出发,远赴海外,打拼生活。

如今,作为全国重点侨乡之一,保山是云南省海外华侨华人最多的地区,50多万名保山籍侨胞生活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果这些年经常回乡,海外乡亲们定会忍不住惊叹保山的日新月异。近年来,以建成“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为目标,保山不仅大手笔“绘绿”、大力度“留根”,还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对外开放合作,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保山市委书记赵德光这样形容这座城市的活力与潜力——保山之于云南,正如深圳之于广东。二者都是各自省份对外开放的前沿城市。

当然,如果你还没来得及重回故里,也别着急,且跟着记者的脚步,趁大好春光,共赴保山,同赏这千年古城、百年侨乡的清新、文雅与安逸。

显山露水 

绘一幅青绿长卷

从保山市隆阳区老城出发,向东驱车不到半小时,高楼大厦还在身旁,一片极其开阔的水域便已豁然入眼。下车沿湖而行,微风拂过,波光潋滟,水面宛如明镜。一条长堤从中穿过。堤上,草木葱茏,繁花似锦;水中,水草丰茂,鱼鸟成群。

听当地人说,这片面积1.05万亩的水域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青华海。为其命名的,是明代文人杨慎。

史料记载,保山坝子在远古时期就有一个哀牢古湖。至明代,这里多数区域仍是湖泊沼泽。20世纪后半叶起,伴随兴修水利、围湖造田,近万亩水域逐渐被村庄、农田、藕塘所替代。青华海幻化为一个美丽而不可见的传说。

近两年,保山将重建青华海生态湿地提上议程,并已投入25亿多元,付诸实践。由此,传说重新化为具象,保山多了一个调节城市微气候的生态“绿肺”。

“过去,到了周末,我们想休闲度假,都不知道去哪。现在不一样了,到青华海散步,上东山采摘,能玩的地方太多了。”一路上,同行的当地朋友多次这样感叹。据说,常来这里的不仅有本地居民、外地游客,还有红嘴鸥、翠鸟、野鸭等50多种鸟类。

站在青华海边,向东远眺,秀美山川遥遥在望。那片连绵起伏的青山,便是保山人常常提及的东山了。驱车盘山而上,梨树、核桃、板栗,各类果树染绿山冈;栈道、步道、湿地,配套设施初步成型。

“以前,这里水土流失严重,一到旱季,山间风沙、灰尘满天飞,村民都懒得耕种。”随行的当地朋友说。很难想象,他们描述的东山开发之初的景象,距离现在仅过去两三年。

近年来,保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城市生态化发展战略,并于2016年做出一项重要决定:按5A级景区标准,在保山坝子中西部规划建设“三个万亩”生态廊道,将“山、水、田、园、城、绿、文”等要素融为一体。“万亩青华海生态湿地恢复工程”、“万亩东山生态恢复工程”及其附近的“万亩生态农业观光园”,正是这“三个万亩”。

此后,一幅“显山露水”的青绿长卷在保山徐徐拉开。不知不觉间,保山的老百姓们望得见青山了,看得见绿水了,乡愁有了寄托,还多了生态环保的菜篮子、花篮子和果篮子。

保山人的目光更加长远,他们精心绘制的“山水画”可不止“三个万亩”。

隆阳区是保山市的中心城区。生活在城里的许多居民不约而同地感慨,这两年,保山的“母亲河”——东河更清澈了。在东河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后,这条发源于保山北麓山脉、最终汇入怒江的河流,得到了疏浚清淤、边界控制、截污治污等有效治理,两岸还建起了滨水绿廊。

如今,东河是保山中心城市防洪泄洪的安全廊道、兼具“蓄排用”功能的海绵廊道、康体健身的健康廊道,也是可游可憩的休闲廊道、独具保山农业特色的丰产廊道、缝合城乡发展的功能廊道。

只有提升绿水青山“颜值”,才能做大金山银山价值。这个道理,保山人越悟越透。

养心续脉

添一抹文化底色

若想一睹青华海全貌,永昌阁顶楼堪称最佳观望台。坐落于青华海湖心岛中的这座9层仿古阁楼,飞檐叠起,巍峨雅致。登上顶楼,凭栏远眺,近水澄澈,远黛苍茫,令人心怡。

赏完美景,拾级而下,永昌阁内各层,不时可见黑白棋子、线装棋谱、竹制棋盘,其间设有永子展示馆、围棋图书室、高端对决厅等。阁楼不远处,一座牌坊高高耸立,其上悬挂一块硕大匾额,题为“永子棋院”,这便道明了永昌阁的另一重身份——展示保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子”的博物馆。

何为“永子”?保山古称永昌。《徐霞客游记》曾有记载:“棋子出云南,以永昌者为上。”据载,明朝年间,永昌人李德章将南红玛瑙、琥珀、翡翠等20多种珍贵玉石高温熔化,后经手工滴制,制成围棋子,称为“永子”,为永昌一宝,嘉靖皇帝将其敕令为每年上贡之物。

历史烟云纷攘,“永子”烧制工艺一度失传。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李家后人重新恢复生产“永子”,经过数代人数十年努力,“永子”的配方及工艺终于得以复原。

2015年5月,经过1年半建设,以永昌阁为主体的永子文化园在青华海畔落成。1年多后,永子棋院正式揭牌开馆。聂卫平、柯洁、李世石等众多中外围棋大师都曾来此手谈。“永子”文化在此接续,围棋文化因此弘扬,保山添了更多文化底色。

这些年,养文心,续文脉,融古筑今,类似的工作,保山做了许多。

站在永昌阁东望,东山森林公园依哀牢山而建。公元69年,古哀牢国末代国王柳貌率55万人口内附归汉,成就华夏民族寻根前行、大归一统的一段佳话。近年来,东山森林公园将历史与生态有机融合,深挖哀牢文化,为保山人留存2000多年前古哀牢国的文化记忆。

西眺,太保山钟灵毓秀,山腰建有西南地区规模第二大的武侯祠,保存完善;山脚,易罗池波光潋滟,静守永昌古城,相传明朝参将邓子龙戍边卫国,曾在此休整。池畔立有一座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记录着军民同胞英勇抗日的悲壮历史。经历千年风雨,保山总是不缺铁骨与热血。

出了中心城区,依旧随处可感历史的气息、文化的积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金鸡村至今保留着洞经音乐,每年都会演奏;龙陵象达侨乡旅游小镇建设如火如荼,投资60万元的图书室已投入使用;重新修复的滇缅公路上仿佛还能看到南侨机工运送援华物资、支援祖国抗战的奔忙身影……

在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城,曾被尘封于故纸堆中的往事与遗迹,正被逐渐唤醒,并为更多人所知,“历史文化名城”的招牌越擦越亮。

适之豫之

建一座平安城市

进入保山中心城区,干净、整洁、秩序井然是最直观的感受。大街小巷,一尘不染,没有垃圾。行道树与绿化带修剪齐整,与路边建筑相映成趣。道路虽不十分宽敞,却鲜少拥堵,行人车辆恪守交规,往来有序。

而当夜幕降临,霓虹灯亮,这里更是别有一番风情。易罗池边,青华海畔,人们三五成群,或悠闲漫步,或伴着音乐翩翩起舞。走在街头,茶室、小吃店比比皆是,忙碌一天的上班族们,呼朋引伴,或啜一杯滇红,神清气爽;或喝着啤酒撸串,大快朵颐。

“安之逸之,适之豫之”,《诗经》所写的这份由内而外的悠游自在,正是保山人最平常的心境。在这座房价不高、物价适中、节奏舒缓的城市,人们有了更多时间与心情去细细体味生活的点滴美好。

当然,这份美好离不开城市治理者的用心守护。

不久前,保山民众在一份问卷上表达了对于这座城市的满意与认可:在2018年度云南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中,保山市综合满意率达96.48%,执法满意度达96.67%,均位居全省第一。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是评定一个地方是否‘优美宜居’的关键一票。”保山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希涛说。为了赢下这“关键一票”,2018年以来,保山市政法机关以“平安保山、法治保山、打造全省最安全城市”为目标,依法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甚至在最基层都配备了专职综治员。

细致的工作带来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今年春节前夕,家住施甸县的侨眷蒋逸心与家人赴缅甸探亲。因为走得匆忙,他们只关了大门,忘了关院内的房门。15天后,他们回到家中,意外发现家里一切照旧,没有遗失一件物品。这份惊喜让蒋逸心由衷感叹:“保山的治安真是越来越好了。”

如今在保山,出租车上遗失手机,司机主动打电话归还;马路上丢失钱包,交警看见网上求助后一天内帮其找到;游客在酒店不小心落下手表、首饰等贵重物品,几天后都会回到自己手中。夜晚穿越背街小巷,也不再胆战心惊……所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大概便是如此。

平安、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让保山人的安逸感更强了,也让保山人的幸福感更强了。外地游客“来了便不想走”,外地企业更愿来此投资兴业。

边走边看,边听边感,宜居、宜业、宜游的保山,让人着迷。而更让人期待的是,搭乘“一带一路”建设的快车,这座滇西边城将大步走向世界,向更多人展示它的独特魅力。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19/0419/267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