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隆阳区隆阳新闻 老南村的“蝶变”

老南村的“蝶变”

曾经的老南村道路泥泞饮水难、房屋破旧缺钱粮,干部眼望四山愁断肠、村民风来雨去度时光……隆阳区丙麻乡老南村,是一个以佤族为主,汉族、白族、彝族混居的省级贫困村,全村共有156户634人,10年前老南村的人均纯收入仅为2000多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难村”。

近几年来,老南村通过党建立村、项目兴村、产业富村、和谐稳村等举措,实现了“化茧成蝶”。截至2018年末,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1118元。目前,全村有5户17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由34%降至2.71%。

党建立村,弱村变强村

党建有活力,脱贫添动力。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丙麻乡党委书记余渊说,只有我们基层党组织充分引导群众,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进来,才能把我们群众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只有基层党组织找准贫困村、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所在,真正的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才能够让群众跟党走;只有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变“输血”为“造血”,才能够彻底的甩掉穷帽。

老南村党支部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抓好党员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思想建设、制度建设、阵地建设和班子建设,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实现了“弱村”到“强村”的嬗变。

“脱贫攻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各种矛盾在基层,活力源泉更在基层!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老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钏国良由衷地感叹道。

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老南村坚持党建扶贫“双推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将基层组织延伸至扶贫一线,延伸到贫困户家中,以基层党建的有形有力,实现了服务脱贫攻坚的有为有效。

“作为一名党员,绝不能拖后腿,一定要起到带头作用。”村民蒋绍军是老南村的一名老党员了,他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村民发展柑橘产业,引领群众增收致富。

2013年,看到市场上柑橘价格好,蒋绍军投入20多万元,流转了32亩山地,种上了柑橘,成为老南村第一个规模发展柑橘的人。如今,在蒋绍军的带动下,老南村已有7户大户发展柑橘产业,面积达到200多亩。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正是大家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各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研判问题在一起、解决问题在一线,着力破解了脱贫攻坚的“中梗阻”。

项目兴村,“老难”变不难

老南村以前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道路、水利资源匮乏,村民收入来源少,主要依靠外出务工。

在挂钩扶贫工作开展以后,老南村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保山市相关领导在“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中,多次深入丙麻乡、老南村调研指导精准扶贫工作,协调了村委会办公场所调换、启动道路硬化、更换饮水管道、补充“爱心水窖”、建设养殖小区等6个主要扶贫项目。

2016年以来,开展了通村道路3.8公里、 7.8公里县道(丙大线)和11条村组道路硬化,在1.8公里的村主道路上种植行道树,村内道路上安装太阳能路灯130盏;开展“七改三清”工作,修挖排水沟渠,建盖佤山专业养殖合作社,修建村文体活动场所和村级活动场所2个,修建大寨子蓄水池顶棚并安装净水设备,新建“彩虹水窖”158口,建盖梨树洼人饮工程提灌站等项目工程,总计投入资金1485.92万元。

如今,漫步老南村,一条条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前,一排排太阳能路灯环绕村庄,一幅幅佤族壁画展现出全村对新生活的希望,一阵阵牛羊声掺着孩童的欢笑声,一幅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的画卷正在绘就,“老难”变得不再难。

产业富村,穷村变富村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基础。

在脱贫攻坚决战期,如何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老南村创造性地探索出了户均一口水窖、户均一亩烤烟和人均一头黄牛的“三个一”提收益促脱贫的产业扶贫模式,充分发挥了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和“管长远”的作用。

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然而,水资源匮乏却成了困扰老南村几代人的难题。

过去的老南村生产生活用水极度紧缺,种烟用水要到邻近的大田坝拉,一车水花费130元,加上后续用水一亩烤烟的成本会增加260元,用水难成了老南村的第一大难。

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各个项目的实施,扩建取水前池、更换饮水管道,解决了村民饮水难的问题;修建爱心水窖使老南村实现了水窖全覆盖。户均一口水窖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为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

钏国良说:“现在我们村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小水窖已达300口,彻底解决了村民饮用水和生产用水的保障问题。”小水窖为老南村特色农业发展、贫困人口脱贫、乡村振兴注入了希望之源。

烤烟是丙麻乡的传统产业。过去的老南村路难走、水难用,导致种植成本增加,老百姓种烟积极性不高,产业优势并没有充分体现。在不断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更新品种、提高种植技术、降低生产成本的方式,农户种烟积极性不断增强,户均一亩烤烟将传统产业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今年老南村计划种植烤烟320亩,预计可产生收益120万元。

送钱不如领路子,给物不如扶产业。 老南村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党建扶贫“双推进”的支撑,探索出了“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引进了隆阳区伟农公司,成立了隆阳区佤山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养牛产业,实现产业扶贫“输血”变“造血”。

有了合作社的带动,村民们养牛的热情高涨。老南村让扶持政策落实在产业链上,“补血”变成“造血”,“资金”变成“资本”,“资本”变成“股金”,群众获得了股金分红、饲料销售、寄养分成三份收入。

如今的老南村“烟香橘甜、猪肥牛壮”,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阿佤人民天天唱新歌。

和谐稳村,民怨变民赞

为了营造民主、和谐、稳定的基层发展环境,在帮扶部门市委政法委的精心指导下,老南村积极引导本村的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民办实事,帮助群众解难事,不断增强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目前,老南村还有一批生活比较困难的群众,对这些生活困难的群众,党支部主动关心,每年都要开展送温暖活动,每逢过年过节,都要慰问老干部老党员、军属、五保户、特困户,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并在困难群众中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党的恩情。

老南村地理位置偏远,发展条件较差,该村以创建平安村为抓手,投入2万余元建设人民调解室,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完善矛盾纠纷联防联控联调工作机制,随时掌握村情民意,及时将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老南村围绕平安创建工作,广泛开展学法普法、思想道德、尊老爱幼、科学育儿、邻里团结、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广大村民知荣辱、明廉耻、遵纪守法、邻里和睦,努力营造“爱家爱村,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氛围。制定《村规民约》,要求群众遵纪守法、维护环境卫生,进一步提高了村民参与平安建设的热情,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的和谐稳定。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老南人坚信勤劳致富才是脱贫的真正基石,他们坚信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19/0415/266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