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腾冲市腾冲新闻 时时“感党恩” 人人“阿咪嚓”

时时“感党恩” 人人“阿咪嚓”

时时“感党恩”  人人“阿咪嚓”

——腾冲市新桃树河村傈僳族群众改天换地自强不息建设幸福家园

腾冲市中和镇新街社区新桃树河村民小组原居住于海拔1650—2600米的群山之中,距社区居委会驻地25公里,有村民79户391人,是典型的傈僳族村寨,亦是腾冲市198个“边少贫”自然村之一。为彻底摆脱居住地山高谷深、地质灾害频发、道路晴通雨阻、生存条件恶劣的困境,腾冲市上下齐心、攻坚克难,于2016年将新桃树河村整村搬迁至郭家营大水板。搬迁后,新桃树河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村容村貌村风焕然一新,党员群众心存感恩、励志前行,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人人勇于“阿咪嚓”(为共同过上好日子而积极行动起来),处处展现“新气象”,为建设幸福美满的“傈僳家园”而努力奋斗,居民人均纯收入从搬迁前的2280元跃升到现在的10369元,翻了两番以上。“昨日桃树依旧在,今日桃花别样红”——这就是当下的新桃树河村。

一、注重思想引领,形成感恩“自觉”

一是传递“好声音”。定期不定期召开村民会议,用傈僳语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对农村的好方针好政策,传达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引导傈僳族同胞“听党话、跟党走”。在村口显目处镌刻“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等标语,时刻提醒村民铭记党恩、心存感激,一代一代传承傈僳族“感恩报德、饮水思源”的民族传统美德。二是提供“好服务”。建立健全“党支部+党员户+普通农户”三级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以党支部支委为服务班子、7个党员户为服务小组,每个党员户按照就近原则联系7—10户普通农户,并明确1名傈汉双语工作者,定期收集群众诉求并报组织帮助解决,变群众跑为党员跑,变个人急为组织急,让党的关怀更加温暖人心。三是落实“好政策”。针对新桃树河村原居住地生存环境恶劣的实际,在村民自发筹集482万元资金向郭家营(大水板)购置53亩集体土地的基础上,市、镇、村以及各有关职能部门积极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等项目资金920余万元,帮助实施“三通一平”、道路硬化、文化广场、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于2016年易地建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生产生活秩序井然、党员群众精神振奋的新桃树河新村,家家户户自发悬挂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画像,并做到真心拥护、用心感恩。

二、加强综合治理,促进村民“自律”

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引导自我约束,营造文明乡风。一是制定村规民约,严明行为规范。结合村情实际制定内容涵盖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公共环境卫生维护、遵纪守法、杜绝黄赌毒、严防寻衅滋事、严打偷盗、尊老爱幼、林木管理、林果采摘、说文明语、做文明事、弘扬民族文化等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村规民约12条,并将村规民约公示上墙,作为全体村民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村规民约》发布实施以来,村民的矛盾少了、和谐多了,陋习少了、文明多了,傈僳族歌舞也更加欢快了。二是重视法宣教育,增强法纪观念。采取广播宣传、横幅展示、入户讲解、会议领学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反邪教警示教育、禁毒防艾等法律法规知识,并经常性地开展形势、法纪、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傈僳族群众的维护稳定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采取领导、措施、调处“三到位”工作举措,以社区民警、司法人员为主力,共同推动村寨治理,积极预防和化解不和谐因素,及时调处、就地化解矛盾纠纷,促进邻里和睦。多年来,新桃树河村从未上交过社会治安、禁毒防艾、赌博盗窃、矛盾纠纷等问题。三是倡导文明风尚,构建和谐村庄。村里的老党员和老族长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身体力行带动,潜移默化影响,引导村民大力传承“老寨风”、积极培育“新村风”,自觉做到零点后不做影响他人休息之事,车辆上路不超载、不超速,不涉“黄赌毒”,青壮劳动力不游手好闲,村内环境卫生共同维护并实行“门前三包”,垃圾以户为单位收集、每周集中清运一次,努力做到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村民村风文明和谐。

三、发挥民族优势,彰显文化“自信”

围绕创建“民族文化特色村”目标,充分挖掘傈僳族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变文化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一是保留民族风貌。按照傈僳族传统房屋建筑风格,打造既不失傈僳文化元素又符合现代生活理念的特色新村,做到户户墙上挂“族徽”、家家风貌有“傈味”。投资640万元建成集休闲、娱乐、体验为一体的傈僳族民族文化展演中心,包括傈僳族民俗文化展室、活动室和“上刀杆下火海”“跳嘎”等民俗活动场所,整体风貌与村民住房协调统一。二是传承民族文化。积极承办保山市傈僳族研究会年会。组建桃树河刀杆文化表演队,先后18次获得各级奖项,被省文化厅授予先进表演队称号,其中,1名表演者成为1998中国电视吉尼斯大赛中上刀杆纪录的保持者。组建民族文艺表演队,多次参加全市各类表演活动并获奖。年长的村民一年四季身着傈僳族服饰,年轻群众和孩童民族节庆统一穿戴。坚持每天晚上组织村民在展演中心跳舞,丰富文化生活,传承傈僳族文化。目前,全村有4名县级民族文化传承人,10名村民掌握傈僳族“上刀杆下火海”“跳嘎”等传统民族技艺。三是发展民俗旅游。正在规划建设傈僳族民族特色风情文化旅游区1个、精品民族文化客栈8—15户、民族文化餐饮中心1个,将依托傈僳族传统文化资源和傈僳族民族文化展演中心,承接各类乡村旅游团队,组织民族文化表演,展销傈僳族传统手工艺品、民族服饰及土特产品,不断丰富旅游服务和产品业态,打造推出浓郁的傈僳风情旅游。

四、加快发展步伐,激发民族“自强”

一是鼓励勤耕苦读。秉承崇尚科学、重视教育的耕读传家理念,鼓励村民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倡导德育为先,注重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每年争取社会教育赞助资金1.2万元资助在校困难学生,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目前,全村共有在校高中生22名、大学生15名、研究生1名;有各类财政供养人员11名,其中,处级干部2名、中职职称3名,为桃树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二是发展种养殖业。种植秃杉10000余亩,抚育管护人工和天然林14000余亩、泡核桃3000余亩、红花油茶3000余亩,种植草果2000余亩,年产值达50余万元。鼓励发展粮食、果蔬及茯苓、重楼等中药材种植,成立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2个,入社农户58户,入社率达70%。三是引导转移就业。发挥搬迁后交通便利、靠近城镇的优势,加强职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引导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就近务工或外出打工,目前有40名村民长期在外务工。同时,村民积极组建建筑装潢公司、从事农副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及小商品交易,带动53名青年就业。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18/1206/235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