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新闻中心理论探索 赵德光:把"开放创新之城"的定位目标落到实处

赵德光:把"开放创新之城"的定位目标落到实处

把“开放创新之城”的定位目标落到实处

中共保山市委书记 赵德光

结合近段时间来的思考,我就如何推进“开放创新之城”建设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8月10日至11日,省委书记陈豪在保山调研时,要求保山要立足于“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的定位,示范引领,重塑城乡关系,把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机结合起来,两项工作一起抓、两个轮子一起转,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把精明增长、紧凑城市和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智慧城市等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三个定位”为保山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定好了基调、明确了重点,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开放创新之城”,其定位在云南范围来讲类似于广东的深圳,分量之重、期望之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只要我们抓好了开放,抓实了创新,我们的山水田园和历史文化就能“走出深闺让人识”,助力发展促跨越。因此,实现“三个定位”的发展目标,重点在开放创新、要点在开放创新、难点在开放创新,全市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坚决摒弃“眼界小、胆子小、本事小、招法小、步子小”的旧思维,积极树立“眼界大、胆子大、本事大、招法大、步子大”的新观念,通过具体实在的项目、具体实在的抓手、具体实在的行动,努力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使开放创新成为保山最亮丽的一张名片。

第一,要牢固树立开放创新的大思路

当今世界,和平合作的潮流滚滚向前,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从字面意义上讲,开放就是打开大门、解除限制,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放创新之城”其要义就是利用外部资源发展自己,但这种外部资源我们能否用得到、用得到多少,则要看自身的主观努力程度,也就是开放创新的能力和水平。纵览世界强国崛起历程以及先进地区发展之路,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善于利用外部资源和市场推动发展,善于利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谋划发展,从开放中获取不竭的动力,在创新中迸发无穷的活力。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不是中央给了多少钱,靠的就是改革、开放和创新。近年来,得益于开放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开放性、聚集性、持续性、创新性、跨越性的良好态势,GDP增速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但也要看到,同先进发达地区相比,我们开放的步子还不够大、创新的举措还不够力,外贸进出口总额、科技进步贡献率、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大品牌的数量等一系列反映开放创新水平的指标还很低。比如1至7月,我市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8.75倍,增幅居全省第3位,虽然数据看着很漂亮,但绝对值仅为994.7万美元,这么小的数字对保山的发展来说,基本掀不起什么“浪花”。此外,一些干部内陆意识突出,小农思想严重,想问题、干工作始终跨不过“澜沧江”、越不过“高黎贡”,习惯于关起门来搞“内循环”;有的言必寻据、行必问典,生怕迈早了步、走错了路,总是在原地“打转转”,搞低水平重复;有的视野狭窄、封闭保守,总觉得老经验才可靠、老办法才管用、老传统才稳妥,干起事来画地为牢、坐井观天。这些问题与现象同“开放创新之城”的定位格格不入、相去甚远。我们必须进一步树立大开放、大创新、大发展的思路,把“站在保山看世界”和“站在世界看保山”有机结合起来,用开放的视野看问题,用创新的方法破难题,把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在开放中创新,在创新中开放,借鉴先进经验,博采众家之长,不断提升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和水平,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企业勤劳之手各司其职、协同高效,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为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

第二,要全面构建“一线两园”的大平台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走出去才有希望,关起门来永远落后。历史上的保山因开放而兴盛,现如今的保山因开放不够而落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省委书记陈豪要求,保山要在对外开放中走在全省前列。我们要深刻认识到,21世纪将是印度洋的世纪,海权论之父马汉曾指出:“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亚洲。21世纪将在印度洋上决定世界的命运。”从地理位置上看,印度洋是当今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交通要道,世界上1/4的商品要经此运往各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所需能源的80%都从这里经过。从经济意义上看,印度洋周边是世界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全世界70%的锡、45%的铬、30%的锰矿石、20%的铜、70%的黄金、85%以上的天然橡胶,波斯湾石油蕴藏量更是占到世界的60%。保山地处滇西咽喉,是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最便捷的陆上国际大通道,是全省唯一具有双向开放通道的州市,在国家能源和贸易安全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随着“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建设,为我们走向印度洋、拥抱印度洋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我们就能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否则就只能是“望洋兴叹”,失去的将不只是一次机遇,而是整个21世纪。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形成“不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不走向印度洋,保山永无翻身之日、永无跨越之期”这样一种共识,坚定不移打好“一线两园”对外开放牌,把保山工贸园区“园中园”、腾冲边合区“园中园”作为境内产业聚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把曼德勒缪达经贸合作区、密支那经济开发区作为融入“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解决好产品和人员方便快捷地“走出去”“引进来”的问题,这是我们对外开放最大的平台、最大的抓手、最大的本钱、最大的支撑、最大的希望。目前,“一线两园”建设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下一步,要继续加强与缅方的沟通交流,吃透他们的政策和法律,按照既定规划有序推进园区基础设施、标准厂房、配套设施等建设,为企业入园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要以省内第一个州市到境外兴办园区的闯劲,加强与省委、省政府及省直相关部门的汇报沟通,争取得到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全面提升“五通”水平,力争把“一线两园”建设成为云南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示范项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根据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的消息,9月9日下午,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和缅甸计划与财政部部长吴梭温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缅甸联邦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建中缅经济走廊的谅解备忘录》,大家要重点关注这方面的动态,深入研究、主动对接,提前布局、占得先机。

第三,要重点做好工业聚集的大文章

发展是硬道理,跨越是硬任务,工业是硬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陈豪书记强调:“没有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就没有云南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我们坚持“工业发展聚集为要”的思路,打破行政区划,实行共建共享,突出隆阳、腾冲两极带动,充分发挥两地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举全市之力打造工业聚集的保山工贸园区“园中园”和腾冲边合区“园中园”,在有效解决一个县(市、区)难以解决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政府服务、市场服务、产业服务等配套难问题的同时,也找到了一条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效路径。我们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做法,完善工作措施,围绕“聚千户企业、创千亿园区”的目标,按照“龙头与配套并重、生产与服务并举、空间与要素集中”的思路,推动产业、企业、资金、人才和服务配套等向园区聚集,努力打造全省工业聚集发展的先行区、试验区、创新区。要科学制定好发展规划,既要对发展水平、开发规模、空间布局、产业定位、功能配套等进行顶层设计;又要对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怎么摆,关联产业、辅助产业怎么布,配套设施如何共建共享等问题作出系统安排,做到远近结合、主次分明、梯次推进。要牢固树立“发展靠招商、聚集靠龙头”的理念,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中央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根据自身产业发展规划和比较优势,筛选重点攻关企业,制定点对点的高水准招商方案,引进一批经济支撑力强、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的基地型、龙头型、集团型企业,不断壮大支撑工业聚集发展的中坚力量。要重点打好“水电硅材”工业牌,在稳步推进年产11GW单晶硅棒、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等重大项目的基础上,继续按照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思路,重点引进缺环的企业,积极构筑硅光伏、硅电子、硅化工和碳化硅产业链,全力打造云南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对大数据、轻纺等其他主导产业也要按照全产业链的思路,从原材料、初加工、成品、销售、零部件等各个环节加强引导支持,加快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形成产业群。要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积极学习借鉴呈贡、苏州、新加坡等国内外先进发达地区经验,高水平做好城市发展规划,持续抓好“三个万亩”生态廊道工程、坝区人居环境整治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教育、医疗、文化、商务和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以最好最美的城市吸引产业、企业、资金、人才、管理在保山聚集,实现工业与城市的互促共进。

第四,要努力形成政策创新的大优势

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城市之间,其竞争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机制和政策之间的竞争,机制活发展就活,政策好发展就好。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我们坚持向机制和政策创新要动力、要活力、要竞争力,研究出台了“51+49”混合所有制股权方式、“10+3”PPP融资方式、“5+8”标准厂房租购、“30+37”电价优惠、“5+5”购房扶持、“1+5”共建共享发展机制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吸引了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大品牌落户保山,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省前列,成为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一匹“黑马”。这些改革创新举措,受到广大客商的欢迎,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有效提升了保山的核心竞争力。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地方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在机制和政策创新上下功夫,既要学会利用自身的政策创新“行云布雨”,也要善于依托国家相关政策“呼风唤雨”,从政策中找到对策、从劣势中找到优势、从短板中找到跳板。一方面,要用活用好现有的改革创新成果,对“51+49”“10+3”等相关政策,要结合实际情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该完善的完善、该调整的调整、该变通的变通,适宜单个用的就单个用,可以组合用的就组合用,需要全部给的就全部给,能够分步给的就分步给,做到政策使用最优化、发展效益最大化、投入成本最低化,而不能不看对象、不分情况、不加鉴别,机械地照搬照套,对所有项目、所有客商都是让利条款123、优惠政策ABC。另一方面,要积极研究对接国家和省出台的政策,就像陈豪书记说的那样,向政策要钱,从政策里面找到“黄金”。上级出台的政策犹如“源头活水”,如果你不想方设法开挖一条“引水渠”,它是不会自动流到你的“田”里来的,开挖“引水渠”的过程也就是机制创新、政策创新的过程。现在大家广泛纠结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并不是我国真正缺少资金,而是缺少资金有效流动与配置的政策机制。比如,今年上半年,我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092.8亿元和742.1亿元,存贷比仅为67.9%,还有350亿元的存款躺在银行。什么意思?就是我们自己存的钱自己不能用,还要调给其他地方用,这是不是一个悖论?如果我们通过政策创新,把这组数字倒过来,让贷款余额超过存款余额,甚至把资本市场里的钱也拉到保山来用,就能很好地说明我们开放了、创新了、发展了。回望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发展的奇迹证明,改革力度有多大,发展成就就有多大;开放程度有多高,发展水平就有多高。

第五,要持续优化招商引资的大环境

良好的环境,对客商来讲是最大的吸引力,对政府来讲是最强的竞争力。一个地方的环境好,就会形成“洼地”效应,吸引更多的项目、资金、人才和技术;如果环境差,不仅外来投资者望而却步,甚至连本土企业都会“离家出走”。2017年,在全省第三方州市营商环境评估中,保山市综合得分排名全省第一,这是来之不易的成绩,也是我们的一块金字招牌。但决不能就因此骄傲自满、忘乎所以,抱着这块招牌睡大觉,而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把这块招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真正打造一个低税费成本、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五低”投资环境。要提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园区道路、电力、供水、污水、天然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标准厂房、地下综合管廊、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尽快解决好最基本的功能缺失问题,尽快把大工地变成大工厂、大产值、大发展。要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对现有审批事项进行再梳理,在不违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只要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客商投资、有利于项目落地,该精简的事项全部精简,该取消的材料全部取消,该压缩的流程全部压缩,该归并的窗口全部归并,实行“最多跑一次、一站式审批、一次性办结”,对一些重大招商项目要探索实行“全程代办制”,促进项目早落地、企业早投产、投资早见效。要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大力推行立即办、主动办、上门办、跟踪办、公开办的“五办”作风,实行最严格的服务承诺制、最严肃的工作问责制、最严厉的限时办结制,做到政策零停留、办事零推诿、服务零距离、流程零障碍、违规零容忍,切实解决“善于应付而不善于服务”的问题。要提振作风建设水平。继续抓好“赌酒赌博”“干部走读”等专项整治,用好“主题+专题”“重点工作专项评价”“重大项目定期督查”等办法措施,努力形成“五马竞争、万马奔腾”的干事创业氛围。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对办事拖沓、推诿扯皮、吃拿卡要、影响投资环境的人和事,露头就打、落地就查,为招商引资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开放创新既是一种定位、也是一种期望,既是一种视野、也是一种格局,既是一种思路、也是一种方法,既是一种担当、也是一种责任。只要我们在开放创新的道路上保持定力、大胆探索、奋勇拼搏,终有一天,我们一定能够充满自信地在长水机场打出“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的响亮招牌,一定能够把高质量跨越发展从蓝图变为现实!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18/1009/219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