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施甸县施甸新闻 布朗山乡“星光”闪耀更美丽

布朗山乡“星光”闪耀更美丽

2018091310_res03_attpic_brief

立界村变了模样

2018091310_res07_attpic_brief

立界自然村村民阅读村规民约

施甸县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以群众路线为宗旨,以村规民约为切入点,以“八星评定”为载体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家庭“评星定级”、项目“群众申请”、集体事务“村民小组决议”,将群众思想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形成行之有效的乡村社会治理机制。短短几年间,布朗山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穷乡僻壤,变成了欣欣向荣的美丽山村。

评星定级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清晨,云雾缭绕中的木老元乡山峦叠翠,一栋栋独具布朗族特色的民居在晨雾中显得格外美丽。

一大早,龙潭村龙潭小组村民朱有帮正忙着打扫,把自家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

“去年评星时,我家的‘环卫星’被摘了,因为盖房子,环境卫生没达到条件。虽然我口服心服,但是面子上还是有些挂不住。卫生搞好了,自己住着也舒心,我有信心争取年底早日挂星。”

朱有帮所说的“环卫星”是近年来木老元乡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的活动,内容为把村规民约制定与农户争当“星级户”有机结合,将村规民约内容列入农户“评星定级”的相关条款,在全乡全面推广普遍挂星、一年评比摘星加星一次的“八星评级”。

木老元乡虽距县城仅37公里,却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贫困乡镇。交通基础设施滞后,群众平均受教育程度低,严酷的自然条件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长期处于贫困和闭塞状态,使得部分贫困群众认知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固化,视贫困为自然。激发内生动力,须立足实际,综合施策。“我们通过用好用活传统村规民约,把群众的问题交给群众自己解决。将村规民约内容紧紧围绕如何运用评星定级的结果制定,并由村党支部(总支)牵头,通过召开群众大会等形式,让群众全程参与,确保村规民约既符合村情,又切实可行。”施甸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木老元乡党委书记王冰凌介绍。

村规民约内容紧紧围绕如何运用评星定级的结果制定,将“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倡导的内容细化分为“敬老星”“教育星”“环卫星”“文明星”“诚信星”“公益星”“感恩星”“勤奋星”,每颗星的内容紧扣七改三清、基础设施、殡葬改革、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保、教育文化等各项工作。如“环卫星”里包含了七改三清行动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村庄干净整洁门前卫生三包;“文明星”里包含了公共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殡葬改革等内容;“诚信星”则包含了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中群众不能随意将扶持的种牛卖掉等方面。

有“基础星”的农户,优先申请教育扶持;一票否决星被摘单星的农户,不予申请任何扶持;有“创优星”的农户,优先申请任何扶持。通过把评星定级的结果运用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促使群众形成竞争发展的意识,彻底转变群众“等、靠、要”的思想。

“在‘八星评级’的激励下,贫困群众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脱贫光荣的思想观念和感恩意识逐渐树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党的感恩之心正在转化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的自觉意愿和行动。”王冰凌说。

转变观念

山乡巨变处处展新颜

“这两年我们乡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木老元乡民族学校校长朱有瑾感慨颇多,现在学校1至9年级有在校学生639名,辍学率为零,“让孩子多读书”已成为村民的共识。

去年,哈寨村村民李正一家要建房子,为了能让女儿完成学业,他宁愿中断房屋建设也要保证孩子念书,女儿李仕菲最终如愿考进了理想的学校就读。村民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今年该乡考上高中和大学的学生数较2014年翻了三倍。

“把山区的孩子培养出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王冰凌介绍,全乡以提升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为重点,对在读大学生、高考新录取学生、中考学生、高中在读生、义务教育阶段优秀生实行重奖,表彰优秀教师、新录取大学生道喜、把品学兼优的大中小学生光荣榜张贴到每个村民小组等举措,营造了“尊重教师、读书光荣”的社会氛围,全乡没有一户村民因不重视教育而被摘下“教育星”。

“八星评定”实施近两年来,木老元山乡面貌及群众思想发生了巨变,从抵触变为接受,再到积极配合,从“干部干群众看”变为“群众干干部帮”,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殡葬改革对边疆地区来说一直是让人棘手的问题,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此项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2016年施甸县殡葬改革正式启动时,在我们乡很难推动。”木老元乡民政办主任杨有志说,当时大水塘子村民小组段朝应家的老人因病去世,他因观念一时难以转变,无法接受火葬而被摘了“文明星”。

“文明星”属“一票否决星”,被摘星的农户,不予申请任何扶持。“不仅得不到政策扶持,还背了一大笔债。”段朝应感到很后悔。

杨有志算了笔账,如果以传统的方式安葬,棺木钱、买地钱等费用少于5万元是办不下来的;如今政府在殡葬改革上有很多惠民政策,1万元左右就能把老人的后事办得圆圆满满。

“家庭星级评比和项目扶持挂钩运用,使得这项本来难以推进的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现在哪家有亲人去世,家属就会主动联系村干部送去火化,火化率达100%。”杨有志介绍。

过去,龙潭村委会立界自然村是一个地无三尺平、出门就爬坡,“脏、乱、差”的小山村。在农村环境整治中,该村按照“干与不干群众说了算、干什么群众说了算、如何干群众说了算、出了矛盾纠纷怎么办群众说了算”的思路,群众从最初的“事不关己”变为积极融入,主动拆除临时违章建筑3000多平方米,建成了风格统一、布局合理的美丽家园。

“如今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上了各种蔬菜和果木,人居环境得到不断提升,日子过得舒心,大伙儿脸上的笑容多了。”主动让出自家9亩多地的龙潭村主任朱有力高兴地说。

提振信心

干出乡村一片新天地

生活的变化带来思想观念的巨大转变,贫困群众逐步树立起自强意识、感恩意识、进取意识和勤劳致富意识,充分激发起脱贫的内生动力。

大地村臭水小组的杨绍李是老党员,有主意,想干事。“我们这里风景如画,物产丰富,然而连绵的大山却阻碍了交通,阻挡了村民们求发展的脚步。”他提出申请,希望能修一条进村的路。

“群众申请的前提条件是认真遵守村规民约的各项规定,没有发生一票否决制的行为。”大地村党总支书记张文权介绍,得益于评星定级的实施应用,杨绍李申请的项目得到全村的支持,项目很快得以落地实施。村民们主动让出土地支持建设,这10.8公里的道路加快了村庄发展的步伐。

“路要越修越长,大家的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杨绍李对未来充满信心。

王冰凌表示:“我们坚持党委、政府引导、村组主体实施、村民参与自治的理念,通过实行所有扶贫项目‘群众申请’制,把自主权交回给群众,引导群众形成竞争发展的意识,彻底转变群众‘等、靠、要’的思想。”

所有项目优先向没有一票否决摘星户的自然村或一票否决摘星户数较少的自然村倾斜,发挥了村规民约社会治理轴心联动作用,促进群众个体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帮助、紧密协作,让项目实施和脱贫政策中的难题通过“评星定级”得到有效化解。在群众中形成“听党话,跟党走”的氛围,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同时倍加“惜福感恩”。

九月的木老元乡,海拔2400米的四大山草场上,正是水丰草美羊肥的时节。

“大自然赐予我们美丽的草场,冷凉的气候是发展生态养殖的好场所。”哈寨村党总支书记、致富带头人阿福友说,我们这里环境好,养的绵羊、黑山羊在市场上都能卖出好价钱,村民们对发展生态养殖的积极性很高。搁在从前,这是很难推动的。村民们穷怕了,畏难情绪重,对未来没有信心,宁愿种收益较低的包谷,也不想欠债。

“激发内生动力,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让贫困户在辛勤劳动中收获信心。”王冰凌说,以前发展养殖绿壳蛋鸡产业时没有群众愿意,乡里围绕打好“绿色生态”、“民族文化”两张牌和念好一部“山字经”,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动作用,发展产业。现在绿壳鸡蛋卖到3元一个、蜂蜜从80元一斤卖到500元一斤,群众尝到了甜头,脱贫致富的信心不断增强。

“哈寨村于2017年被国家民委授予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还是民族团结示范村,这是我们的优势,下一步我们要以‘党建+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更多群众走出大山,走向小康。”阿福友信心满满。

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让贫困群众从一点一滴的“小变化”最终积累成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布朗山乡的明天会更美好。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18/0913/213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