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历史文化文学作品 食安论

食安论

应邀写稿,隔行隔山,难落笔。思来想去,干脆光脚不怕穿鞋,大胆班门弄斧,神气来个“食安论”。

说是食安论,实为论食安,就从“食”论起吧。从甲骨文、金文、小篆看,“食”的下部“良”像豆形容器,上部“人”像容器盖子,两部连看,“食”像容器里装满食物。所以,许慎《说文解字》说“食,米也”,但“米”并非仅指米,而是象征各类食物。可见,“食”的本义为“食物”。而食物是用来吃的,人们又把“食”引申为“吃”。这样,“食”便有了两个基本义:食物;吃。

如此,“食安”显然包括:食物或食品安全;吃得安全。两者都关乎性命。如果有可吃的食物却不安全,或者有安全的食物却吃得不安全,终极恶果只有:死。可是,除了特例,谁愿因食物和吃的不安全而死呢?就算因此而死,即便不是饿死鬼,也涉嫌“榨肚子榨死”,谁又愿落此死名呢?既然这样,食物和吃上最好的免死法子该是:重视“食安”,保障“食安”。

略览“食”史,进程无外乎:食物先出自然,后出人工,先少后多;先有食欲,尔后觅食,尔后做食;先茹毛饮血生食,尔后火烧水煮熟食,尔后烹饪调味美食;先得吃,尔后吃饱,尔后吃好。赖此进程,人得以从求活着走上求发展,从原始走上文明,足见食物和吃的贡献大矣。但是,有了食物,而且不断丰裕后,有人却吃坏、吃死了,又是咋回事呢?我想,除了饥不择食、不知饱足、有意自绝、恶意下作等,必是有的食物不安全,有的吃得不安全。这个反面,说明“食安”跟食物、吃,一样重要。

《老子》有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实在是生活美的精装版。单是“甘其食”,就叫人浮想、梦求,甚至以为它就是“食”的高境界。其实,“甘其食”或叫“美其食”,只在饱口福,顶多算“食”的好感觉。如果将《老子》所言“安其居”换作“安其食”,给人的觉悟则跃上一层:“安其食”管存活,才是“食”的高境界。“安其食”,方可甘其食、安其生。

除了管存活,“食安”还另有要义。《左传》记载战事在即,曹刿对鲁庄公说:“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联系这话,窃以为“食安”是大惠、大信、忠职的要事,得之、持之,则民必从、神必福。关乎政事不说,仅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人员而言,自律地重视和保障“食安”,必是在大惠、大信、忠职于民,财神都会主动保佑他财源滚滚。

当然,“食安”得辩证看。“吃得安全”居消费侧,属个人行为。解决这个“食安”,除婴幼儿、智残人需由监护人帮助,其他人等全由个人:自主重视,怠慢、大意不得;自觉管嘴,乱吃、滥吃不得。须知,吃、喝是自己的事,自己都不负责、不求安,还想指望别人?那种自己瞎吃、昏吃吃出问题,反赖别人或公家,要别人或公家埋单、背黑锅、担责任的做法,更要不得。借“文责自负”说法,这叫“吃责自负”。

食物或食品安全,则居供给侧,属社会行为。解决该侧“食安”,需要社会共识、共治。先说社会共识,重在广宣传、广教育、严惩戒,不厌其烦戳眼睛、贯耳底、挠心窝,不懈唤起社会主体的“食安”认识、良知和责任,促其自觉、自发防范“食危”,共担、共行、共享“食安”。不过,认识、良知、责任仅是“食安”社会共识的标,本在“思想”。

且看汉武帝,相当不得了,却因征服、统治不了司马迁的思想,临死都嗟叹不已,咽不下气。这说明,“思想”才是真不得了。所以,高尔基说“思想要比感情可靠”,帕斯卡尔说“思想成全人的伟大”,巴尔扎克更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此等智慧的话,全可用来观照“食安”。平时,人们不无困惑:宣传、教育、严惩都做了,认识、良知、责任也有了,咋个“食危”事件涛声依旧?我理解,正如“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结症在“食安”未广泛成为社会主体的必然思想。事实也是,凡有“食安”思想的组织、企业和个人,不消敲边鼓、咬耳朵、唤良知,他也自觉担当“食安”。这意味着,单从认识、责任、良知达成来“食安”共识仍然脆弱,需上升到思想建设,哪怕艰苦卓绝,也要致力社会主体确立“食安”思想,让“食安”成为一种社会思想。

再说共治,得看食物的来路。食物或食品,无非天然的、人工的两种。天然食物的“食安”,仅体现在采集、食用,它的共治主要靠代代人的真经验、不讹传。而人工食品的“食安”,涉及生产、加工、销售,人为性、社会性强,靠真经验、不讹传难凑效,靠部门监督、管理也单劲。换句话说,人工食品的“食安”,才是社会共治的重点。

实施这项共治,先要确立“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互动的治理理念,管理、监督、治理并重;再要明确治理主体,凸显“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监管+社会参与+公民互动”。当知,理念不明,主体不清,人工食品的“食安”共治将会不确定。

理念明、主体清之后,就市域“食安”而言,需着重健全六张“共治网”:党政领导共治网,以统一领导、组织、指挥为核心,强化市、县、乡三级党政联动;部门共治网,以共同责任担当为纽带,厉行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共治;居民共治网,依托村委、居委等基层组织,动员和组织居民共同搞好“食安”、抵制“食危”;经营共治网,突出合法、合规、奖惩,依法力促生产、加工、销售主体落实“食安”主体责任;科技服务共治网,调动食品科技机构、人才,做好“食安”科技把关、服务;信息共治网,搭建“‘食安’+互联网”,实施“食安”监管、服务、治理网上互动。

只是健全了共治网,并非就能网撒则“食安”,亦非能一网打尽“食危”,得因地制宜,久久为功。……呱唧到这,忽然想到撰文也有“文安”,得文安自治,就此打住。(林暐博)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16/1020/20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