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新闻中心部门动态 善洲精神的忠实实践者和模范传承者

善洲精神的忠实实践者和模范传承者

1990年,18岁的施甸人周波就跟随杨善洲老书记到大亮山植树造林,先后当过植树工、护林员、副场长、场长、党支部书记,现任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副主任;2012 年12月由保山市人代会选举为云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2017年12月由保山市人代会选举为云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参加工作29年来,尤其是担任省人大代表以来,他始终牢记一名省人大代表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甘于清贫、勤勉履职、勇于担当、不辱使命,用“坚守、传承与责任”诠释了一名人大代表的天职所在,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坚守,是一种信念

若将管护好、发展好善洲林场比作一场接力赛,他便是杨善洲老书记的接棒者。在深山老林的艰苦环境里,他在“善洲精神”的感召下,扎根林场一干就是28年。

现在还清晰地记得:18岁那年,青春年少的他爬坡10多个小时,来到了还是光秃秃的大亮山巅——瞭望台,在一间低矮的毛毡房里,开始了他的林场生涯。那时,喝水要花数小时,到山脚沟底去挑,用锣锅在火塘上煮饭,一个月吃不上一次新鲜蔬菜,虽然工作主要是瞭望四周,监视森林火险,看似“很清闲”,责任却无比重大,尤其冬季,更是丝毫不能放松。更难忍受的是,夜里听那大风越听越幽静、越听越恐怖,虽有对讲机和外界联系,有时却几个月见不到一个外人,心灵忍受着炼狱般的煎熬。在外人看来,当时跟老书记上大亮山,就已经“傻透顶”了,而到大亮山中的最高峰,即便是真傻的人也不会主动去。但是,工作总得有人去做,既然老书记安排了,他就要做好。上山第一站,便是这最为艰苦的防火瞭望台,且一呆就是三年半1000多个日日夜夜。

林场建场不久,大家用心血栽下的树苗刚开始成长,如同婴幼儿,需要人呵护,尤其最怕失火。因此,防火瞭望台就是整个林场的“耳目”,瞭望台的工作人员就是林场的“尖兵”。由于人手紧缺,他一个人值守防火瞭望台,一个人站在山顶的一个临时平台上,从早一直就到晚,不管春夏秋冬,不管烈日冷霜,都要在这个平台,观察四方。尤其是每年十二月到次年五月的护林防火期,伴随孤独而来的还有巨大的压力,防火瞭望台的工作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随着林区的不断壮大,大亮山慢慢绿了起来,为了坚守这片绿洲,他三次放弃调离大亮山:第一次是上防火瞭望台的第三年,一位某供销社负责人因为与他的父亲有交情,主动提出将调他到某集镇供销社当采购员;第二次是1995年,当时施甸县林业局成立水长木材检查站,局领导找他谈话,让他到木材检查站去工作;但在老书记的挽留和他父亲的劝阻下还是留了下来。

“人非草木,孰能无动于衷。”因为老书记精神的感染,他早已经找准了人生的价值取向,坚定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歇”的信念……,因为他爱大亮山,爱那片茫茫林海。

二、传承 ,是一种使命

2010年10月10日,杨善洲老书记去世后,由于他对老书记的事迹了如指掌,有幸参加“杨善洲事迹报告团”,在省内州市巡回宣讲杨善洲事迹100余场。期间,参与了电影«杨善洲»、电视剧«杨善洲»的拍摄工作,并接受100多家的媒体采访,包括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国土绿化表彰会时受到了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的亲切接见,在大亮山林场受到了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的亲切接见。作为时任善洲林场场长的他,深感传承老书记精神的使命光荣、意义重大。

在传承好杨善洲精神的同时,作为善洲林场场长,管护好5.6万亩大森林,更是天大的使命。他勤奋学习,一丝不苟,努力使自己成为护林专家、林场管家、林业行家。一是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除各级为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的投资外,他积极向省林业厅争取资金300多万元,增修了7.43公里的防火通道,为防火瞭望台新建水窖一个,新建善洲林场场部一个,让打磨山哨所、大关箐哨所通电通水通路,还购买森林防火摩托车一辆,让护林巡逻更加方便。同时,购买防虫电动喷雾器10台,添置了一批灭火设备,提升了林场管护水平。还向省科技厅争取资金150万元,由北方红外负责实施安装森林防火监控系统一套,大大减轻了林场职工巡山护林的难度。二是在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加强林场生态安全方面,仅2012年,他就带领全场职工施药30吨,有效遏制了华山松木蠹象的蔓延。森林防火期,他带领职工深入林场周边各村寨,召开防火工作会议、发放宣传单和宣传画册、喷写宣传标语,严格实行入山登记,严格火源管控,避免了森林火灾发生。

创业难、守业更难。杨善洲老书记从保山地委书记的位子上退下后不进省城上大亮山,为的就是造绿山头,恢复生态,建设美丽家园,他愿意秉承老书记的遗志,带领全场38名职工,一辈子守护这片绿洲,牢记使命,永不停歇。

三、责任,是一种担当

当选云南省人大代表以来 ,周波始终牢记一名省人大代表肩负的责任和担当,很好地行使了人民赋予的权利。一是尽心履职,不负众望。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多年来,他依法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利,认真出席一年一次的省人代会,从不迟到、早退、缺席。在大会期间,认真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两院”工作报告,审查计划、财政报告,实事求是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依法参加选举。在充分了解社情民意的基础上,如实撰写议案、建议。多年来,提交了20件议案、建议,其中自己领衔的有5件,涉及交通、教育、金融、住房、医疗、等多个领域,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的肯定与重视,特别是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建设的项目资金2500万元得到了很好落实。在省人代会期间,他多次接受电视台、电台、报纸记者的采访。闭会期间,他积极参加省人大常委会和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类视察和调研活动。2017年4月,周波请时任省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主任刘子杨帮助协调省体育局、国家体育总局,为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体育馆建设项目争取资金1100万元得到了落实,发挥了人大代表深入群众体察民情、收集民意,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纽带作用。该体育馆建设进展顺利,现已封顶。二是找准定位,有所作为。人大代表不能只做所在行业的代言人,更要具有全局观念,代表更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做到“精准扶贫”、“真扶贫,扶真贫”,他进一步加强生态产业发展的力度,搞活林场经济,带动大亮山周边的农民增收致富。对外界而言,位于保山市施甸县的善州林场是“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是“云南省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但他认为,大亮山还可以成为“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基地”。2014年以来,他积极争取经费,带领群众发展本地土鸡林下养殖和食用菌林下种植。针对姚关、酒房、旧城一带“外出打工多、空巢老人多、留守儿童多”的“三多”问题,林场义务给农户提供土地,采取“林场+农户+公司”的模式,以善州林场为圆心,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努力培育1000羽以上的林下养殖示范区和林下食用菌种植示范区3个,同时吸纳并留下外出务工人员80余人到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做工。做到“赡养老人、照顾子女和发展经济”三不误,为脱贫攻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自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至今,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共接待省内外参观、考察、学习培训人员181万多人次;举办培训班1572个,培训学员55567人,本人共宣讲善洲事迹385场。其中:2016年,接待省内外参观、考察、学习培训团队25.85万人次;举办培训班252个班,培训学员9477人;2017年,接待省内外参观、考察、学习培训团队27.4万人次;举办培训班262个班,培训学员9592人;2018年上半年,举办培训班250个班,培训学员10113人;开展接送机131个班,学员5306人。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教育基地作为全国全省重要的党性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充分发挥了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强心补钙”“固根守魂”的重要教育功能,取得了学员满意、同行认可、社会赞誉的办学效果。他接触社会、联系人民群众的机会越来越多,这也为他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履行好代表职责创造了条件。

 回顾担任省人大代表历程,他付出了很多,但学到的知识、受到的教育更多, 开拓了他的眼界,树立了大局意识、全局观,提高了他的素养。 今后他将不断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及时上传民情民意,带头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履行人民赋予的职责和权利,努力塑造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形象,努力做一名优秀的省人大代表。

由于工作出色,成绩斐然,周波多次受到上级表彰,主要有:2005年,被中共施甸县林业局委员会评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先进个人”;2010年,被中共施甸县林业局委员会评为2009—2010年度“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被中共施甸县委评为“杨善洲先进事迹收集整理工作先进工作者”;2011年,被中共保山市委评为2008—2010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2012年,荣获施甸县2012年度德润民心“十大感恩人物”。2012年,荣获保山市2012年“感恩之星”。 2012年,被中共云南省委评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2年,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施甸县第八届委员会委员2012年,被选为施甸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务委员会委员。2013年,被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明办、云南省总工会、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妇联授予:“第四届云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2014年,荣获首届“永昌之子  感动保山”十大人物提名奖。2015年,被杨善洲干部学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被保山市直机关工委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作者: 杜晓林   保山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18/0723/201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