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施甸县施甸新闻 施甸,缘何搬迁城镇入住率高?

施甸,缘何搬迁城镇入住率高?

全县建档立卡户城镇搬迁任务5118户21849人,

4412户18910人报名搬迁,

7600人入住,

城镇化安置率达86.55%。

1

 宣传动员思路通

在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过程中,施甸县结合全县人口密度较大、人多地少的实际,围绕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大胆提出“能城不乡、能乡不村、能村不散、能大不小、能平不坡、能多层不独院,坚决杜绝杂乱无序建设”的原则,始终坚持以集中安置为主,围绕鼓励搬迁户进县城、进集镇,最后选择进中心村的工作思路,鼓励搬迁群众尽可能进县城、进集镇、进中心村。对搬迁至县城和乡镇集镇的搬迁户在资金补助、打工就业、教育医疗、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通过先搬带后搬,带动偏远山区困难群众报名搬迁人数不断攀升,使易地扶贫搬迁成为了从根本上改善偏远山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效举措,让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建设互促互进,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彻底改变生产生活环境,通过搬迁实现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初步闯出了一条城镇化安置的路子。

2

 算清七笔账搬进幸福窝

凝聚挂包干部职工、基层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和村组干部的合力,结合“挂包帮”“转走访”活动开展,不断加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宣传和解读,特别是建新拆旧政策,帮群众把心里的账算细算准算清楚,让群众积极报名搬迁,各乡镇、相关部门按照政策标准做好对象信息核实锁定。

在实施城镇化安置上,施甸县在13个乡镇建设集镇集中安置点30个,并对每个集中安置点按照人畜分离、厨卫入室、功能齐备的原则,实行统一布局、统一选址、统一规划,积极融入民族特色元素,确保规划设计50年不落伍。同时,精准锁定有劳动技能、能发展能力的建档立卡户,开展“进百村、入万户,算清七笔账、搬进幸福窝”“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等主题实践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对搬迁到县城后土地如何流转、怎么发展产业和实现就业等后顾之忧。

 盘活县城房源安置

“安置房交付使用必须达到基本入住装修标准,不得再增加搬迁户的装修负担”。施甸县通过回购县城存量商品房进行建档立卡户安置的措施,盘活县城的房源作为搬迁至县城建档立卡户的安置房。

施甸县酒房乡副乡长饶流舟介绍。“目前,酒房乡搬迁到县城入住有124户,还有39户正在准备搬迁入住,246户报名搬迁。在搬迁户的后续产业发展上,乡党委政府动员搬迁户对大户进行山林、土地流转,还及时的为搬迁户提供一些务工和就业信息,解决这些搬迁户的后顾之忧。”

3

 搬得来能发展能致富

在搬迁后续产业发展上,施甸县以博爱集团生物产业园、正邦集团生猪产业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创新产业发展平台,让更多的建档立卡户分享农业产业链增值收益,提升产业扶贫效益,以四两拨千斤之力,撬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随着搬迁户进城镇入住后,该县的13个乡镇也逐步的发挥有效资源,为搬迁户创造发展的环境,解决搬迁户发展的困难。建档立卡户搬迁到城镇的后续产业发展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在生产方式上让他们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变,县人社局通过强化劳动技能培训增强搬迁户就业能力,还为建档立卡户提供贴息贷款的形式,扶持建档立卡户创业增收。在搬迁到城镇后,大多数建档立卡户开始走进县绿化公司务工和外出务工、一部分群众还在集市开起早点铺。水长艾家凹在实施集中安置后,动员水长工业园区企业接收搬迁户到企业务工,并在安置点建设种植食用玫瑰,进行管理,集中销售,做到绿化和增收双赢。木老元乡通过组建打工经纪人服务队的方式,鼓励打工经纪人带动青壮年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4

 住新房思想观念更新

施甸县易地办主任杨嘉成说:“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的最大好处就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方便群众就医、就学,优化公共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建档立卡户“等、靠、要”的思想观念,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让“钱袋子”鼓起来,发家致富、创建美好幸福的生活,以新面貌新作为迎接新生活。大部分建档立卡户在脱离土地搬迁到县城后,就走出家门务工增加收入,思想观念和人口素质上得到了较大的转变。”

太平镇地理村沙子坡小组的杨近丽说:“全家五口人就只有一间房,靠着两亩地的种植为收入。老家没有地基建房,丈夫在县城做水电零工。在这次易地搬迁集中安置中,一次性的在县城购置了105个平方的商品房,刚好够一家五口居住。两个娃娃上学方便,老人就医也方便,在娃娃上学后自己就到周边找点活做做增加收入,日子会比原来好过一点呢。”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18/0612/190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