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龙陵县龙陵新闻 特色种养让我摘去了"贫困帽"

特色种养让我摘去了"贫困帽"

春天的暖阳下,58岁的龙陵县腊勐镇新和村村民刘家成向圈里的3头毛驴添草料,妻子正为一头怀崽的母猪喂精饲料。“去年,卖了1头毛驴收入6000多块钱,出栏了24头小猪收入1.4万块钱,种了3亩烤烟、3亩烟后豌豆,收入1.8万多块,加上村里兑现的‘以奖代补’资金1520块,小儿子在昆明打工的收入,全家总收入有4万多块钱,我们再不用为生活发愁了,戴了多年的‘贫困帽’可以摘去了。”刘家成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

“驴不易得病、成活率高,养殖风险相对较小,而且投入少、见效快,特别适合经济困难户。”刘家成向记者说着他的养驴经。“驴无夜草不肥,人无智慧不富,要苦干加巧干才能过上好日子。当然,俗话说,龙上天要就棵弯腰树,我家的生活有了大变化,得益于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肢残的刘家成一家4口人,妻子是聋哑人,大儿子今年云南警官学院即将毕业,小儿子初中毕业后在昆明打工。两个残疾人支撑起一个4口之家确实不容易,多年来,身为家庭顶梁柱的刘家成以顽强的毅力拖着残肢梨田耙地、春播秋收、缝补浆洗家里家外一把手,支撑着这个家。随着两个孩子相继出世上学读书,生活一天比一天困难,在贫困的泥淖中艰难跋涉。

2016年,在市、县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协调下,刘家成得到2.8万元助学贷款,缓解了大儿子上大学的经济困难。在村里“以奖代补”基金的助推下,刘家成种了3亩烤烟、3亩烟后豌豆,养了4头毛驴、1头能繁母猪、1头种公猪、1头耕牛,铆足劲儿摘穷帽。刘家成像个拧足了发条的钟不停摆,顶烈日、披风雨,晨起三星,夜宿五更,忙活在田间地头,把家里的一摊子事甩给妻子打理。他说,“我和妻子相濡以沫20多年彼此的秉性脾气都摸透了,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知道表示什么,并没有太多的语言障碍。我妻子心灵手巧,洗衣做饭、缝缝补补、喂畜喂鸡这些事,妻子做得不比身体健全的人差,她为我撑起了半个家,让我抽出身干别的事。”

识文断字天资聪颖的刘家成托人从镇农业服务中心要来了几本种养业方面的书刋,利用农闲认真研读,弄不懂的问题就向驻村农科(烟)员请教,还养成了写种田(养畜)日记的习惯,他把学到的科技歌诀教邻里乡亲唱:“烟叶缺氮叶色浓,植株矮小生长慢。烟叶缺磷叶色暗,植株瘦小发棵难。烟叶缺钾叶片尖,叶缘出现枯焦斑。”群众一听就懂,一看就会。刘家成是个热心肠人,邻里乡亲遇到困难向他救助,他都会尽其所能给予帮助,赢得乡亲的好口碑。

刘家成种植的烤烟单产和优质率每年都位列全村前列,平均亩产达4.2担,烟后种植的豌豆亩均产量也是全村最高的,尝到了科学种田的甜头。为了扩大增收路子,刘家成养殖了毛驴、能繁母猪和种公猪。当地不少村民认为养种公猪是赔本买卖得不偿失,都不愿养。刘家成认为别人不愿干的事,我来干,这可能就是一种商机,关键是种猪要优良。交配一次收费50元,业务看好,十里八村的群众都把母猪赶(运)来“相亲”,收入多多。

去年2月,刘家成把陪伴自己6年的一头水牛卖了,买了一台耕作机替代耕牛,他自豪地说:“我是卖了耕牛买“铁牛”,这耕作机能耕田能运输使用方便,跟着牛屁股大半辈子了,咱也过把机械化农民的“瘾”。我对机械特敏锐,老机耕手稍一点拨就会驾驶了,耕田耙地、送肥料运烟叶都不消雇人了,走亲串戚也方便了。有时还拉上妻子到地里转转,或赶赶山街,或探亲访友,先结婚后恋爱的感觉真好。”

走出贫困的刘家成没有回头数脚印,沾沾自喜于眼前的变化和收获,而是以一种登高望远山的目光,谋划着新的发展。“今年把烤烟扩种到5亩,已经开始大田移栽,种上5亩烟后豌豆,依托玉溪天丽食品有限公司种植萝卜6亩,加工干萝卜条增加收入;把毛驴养殖扩大到6头,争取出栏3头;今年仔猪市场价格下滑,把着力点放到生猪育肥上,多出栏几头肥猪,力争创收5万元,让日子过得更滋润一点。最大的愿望还是大儿子能考上公务员端个‘铁饭碗’,我和他妈就放心了。”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18/0418/176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