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新闻中心社会民生 党建扶贫双推进 脱贫攻坚更有劲

党建扶贫双推进 脱贫攻坚更有劲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鱼和村处处生机勃勃。在脱贫攻坚热潮带动下,当地干部群众正在为实现脱贫奔小康的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

鱼和村坐落在隆阳区杨柳白族彝族乡南部,与蒲缥镇交界,辖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7年末,全村有432户1673人,其中贫困人口135户554人,已脱贫48户204人,未脱贫87户350人。

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鱼和村怎么干?

党建引领“拔穷根”

清早,鱼和村民委员会内便迎来了几个办事的群众,该村大学生村官张佳明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据悉,该村以为民服务综合平台为抓手,形成由“抓事务”向“抓服务”回归,打通“零公里”网络服务下延。按照“一站受理、三级联动、分层服务”的方式,利用平台便民服务功能,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干部跑”为“网络跑”,简化了群众办事程序,便捷了群众办事渠道。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是该村加强党建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之一。据鱼和村党总支部书记张富忠介绍,近年来,该村党总支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通过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激发党员干部活力、抓实产业扶贫措施,实现了党建扶贫“双推进”。

农村要发展,群众要致富,关键看支部。鱼和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5个党小组、91名党员,其中预备党员2名。“抓支部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抓思想认识,增强党员干部凝聚力;抓制度建设,提升为民服务本领;抓产业发展,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张富忠介绍,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中,该村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脱壳”、活动场所覆盖、软弱涣散党组织转化提升等行动,有效破解了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缺活力、缺产业、缺阵地的问题,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使基层党建工作更好地融入扶贫、服务扶贫、推动扶贫,实现党建扶贫双推进。

扶贫开发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扶贫项目在哪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双推进”已经成为该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法宝。

产业造血“拓富路”

送钱不如领路子,给物不如扶产业。鱼和村坚持“对症下药”,结合实际、因地施策抓实产业扶贫。隆阳区大营盘养殖专业合作社、保山鱼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先后落地鱼和村,并以“公司+党组织+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引导群众发展肉牛养殖。

走进保山鱼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牛舍里200多头牛长得膘肥体壮。公司总经理、合作社副理事长周华一边带领记者参观,一边给大家介绍公司与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公司占地面积为60亩,经过2年多的发展,完成投资1200余万元,已建成一个可存栏2000头、年出栏3000头肉牛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16年11月养殖场被保山市农业局评为“市级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场”,2017年12月公司被保山市农业局评为“市级龙头企业”。

合作社按照“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吸纳会员538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7户。通过与农户签订订单合同,由公司负责提供能繁母牛、种牛、肉牛养殖、防疫、冻改、技术等服务,并垫支能繁母牛款,对农户采取“借母还子”“代养”“入股分红”等基本优惠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效益。

村民白永华告诉记者,他家2016年从公司以“借母还子”的方式“借”了3头母牛回去养,3头母牛2017年都产下了小牛,前不久公司回收了3头小牛,按照2:8分成(公司占2成,农户占8成)的方式,他家收入19000多元。

村民白仕华则说,过去种玉米投入大,但收入低,每亩只有800多元的收入。现在,玉米秆和玉米都卖给公司做青贮饲料,每亩收入将近1300元,每亩增收将近500元。

“贫困户可以进行‘借母还子’‘代养’‘入股’,还可以进行土地流转、粮改饲等方式增加收入,最终实现脱贫。”张富忠说,当前的发展模式,为贫困群众长期增收提供了保障,也增强了党员之间的凝聚力。真正实现了小合作、大收益,为脱贫攻坚注入强有力的动力。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18/0329/171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