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新闻中心理论探索 扶贫干部助力脱贫攻坚须“五官”端正

扶贫干部助力脱贫攻坚须“五官”端正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途上的一场攻坚战。在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广大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扶贫干部如何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交出一份催人奋进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绩单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把贫困对象当恩人、当亲人、当家人,落实在行动上是扶贫干部要树立良好形象,自身要“五官”端正,即脑、心、身、手、形“五官”周正。

脑子必须时刻想着群众。脑袋是人的指挥中枢,管思想、管灵魂,是“总开关”,脑袋出了问题整个人就会不正常。广大扶贫干部必须始终牢记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始终牢记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始终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目标的历史责任。这些道理很容易理解,落实到行动却很难。作为扶贫干部,要坚持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最关切、最期盼的地方入手,认真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大局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心中必须时常牵挂群众。情系群众、牵挂群众是对群众观念的升华。现在有一些不好的风气,少数扶贫干部看到上访群众绕道走,碰到群众诉求后头躲,一说联系群众,就是“一袋大米两瓶油”的老套路。这说明了我们的扶贫干部对群众缺乏感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存在。对此,广大扶贫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群众当恩人、当亲人、当家人,把群众的信访件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自觉地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多办惠民利民的实事。只有这样,才能使扶贫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

身子必须经常深入群众。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物质条件与以前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的地方反映,虽然路好走了,但干部与群众的感情却疏远了;交通工具发达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通信工具先进了,干部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干部的学历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却低了。扶贫干部作为脱贫攻坚政策的维护者和执行者,作为党的脱贫攻坚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者和监督者,必须经常深入群众,通过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对当前脱贫攻坚补短板工作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群众中汲取营养、集中智慧,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双手必须永远服务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扶贫干部肩负脱贫攻坚的崇高使命,更应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自觉把权力行使的过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做到不推诿、不回避,对反映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对涉黑涉恶、向扶贫领域伸手等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实行零容忍、严查处。坚持抓早抓小,快查快结,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只有这样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形象必须真正融入群众。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扶贫干部作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有效载体。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广大扶贫干部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相关要求,通过对标对表,认真落实脱贫攻坚补短板举措,给群众以鼓舞,让群众信赖。扶贫干部真正融入群众,就要说百姓话、吃百姓饭、穿百姓衣,力戒傲气、骄气、霸气,用平等的态度、谦逊的语言、朴实的作风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当前,扶贫攻坚已进入攻坚拔寨阶段,扶贫干部在精准帮扶中要做到“走心”。扶贫干部只有“走心”了,群众才能“入心”,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贫困户才会心甘情愿为之点赞。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18/0321/169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