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龙陵县龙陵新闻 产业“造血”拔“穷根”

产业“造血”拔“穷根”

本网讯  “七年前就开始种植重楼了,前几天有人跟我要价4万多,我一直舍不得卖。”近日,家住龙陵县龙山镇尹兆场社区大园子小组的黄虎邦子用手指着种植面积不足一分的刚萌芽的中药材重楼对记者说,家里耕地面积仅有两亩多,为了种植重楼和三七,又去租了两亩地,去年收入达八万多元,生活富裕起来了。

03

龙陵龙山镇尹兆场社区地处龙陵县西部,距县城37公里,是国家级贫困村,辖区有13个村名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36户985人。记者走进尹兆场社区,在路口、在广场、在没有围墙的院落里、在树荫下依然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妇女手里忙碌着,脸上洋溢着欢笑、唠着家常、烤着火盆进行石斛枫斗加工。

“社区耕地面积太少了,人均耕地面积仅有5分左右,单靠传统的种植包谷根本无法让群众脱贫,必须依靠发展特色产业,才能实现贫困群众由‘输血’变‘造血’,彻底防止贫困户返贫。”尹兆场社区村委会主任黄正旺说。

近年来,尹兆场社区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出了一条“短”与“长”相结合的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发展见效“快”的石斛产业和见效“慢”的重楼、黄精等中药材产业。目前兆场社区石斛种植面积630亩,鲜条年均产量达94.5吨,实现群众收入约378万元。枫斗加工农户680余人,建档立卡户359余人,实现年收入584万元。枫斗加工成为了全村脱贫摘帽、群众增收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

据了解,尹兆场社区是龙陵县石斛种植创世之村,自1993年村民把野生石斛出售给浙江客商,将野生种子进行仿野生种植,随着市场不断升值,野生石斛灭绝,一部分村民跟着种植。尹兆场村“两委”深入群众走访后,决心将石斛产业作为全村支柱产业重点抓,当时原河头乡党委政府争取贴息贷款扶持农户,示范带动,有示范户32户,建立示范基地,全村都以种植石斛来走脱贫致富之路。

通过尹兆场村“两委”的努力,2004年成立了龙陵县兆丰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组建后,主要以种植石斛为主,因当时石斛鲜条供不应求,村民种植积极性高,全村普及种植,产量不断提高。截至2008年,全村种植面积达200余亩,鲜条产量进入高峰期,价格开始下滑,从原来的200元/公斤下滑到120元/公斤,种植户无法承受此价格,且外地客商也不愿意收购。鲜条成熟季节本该是喜悦丰收的季节,村民们心里却很恐慌。村“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及时制定了以种植石斛及加工枫斗为主的产业发展方案,不断加强枫斗加工技术培训,走出了一条以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发展路子。

近年来,随着石斛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全村种植石斛403户,面积达630亩,产量达94.5吨,鲜条价值378万元。共组织培训410人次,辐射带动群众近800余人。其中2017年培训建档立卡户191人。因见效快、收益高,农闲时间及外出务工低峰期,村内随处可见男女老少手不释“草”,纷纷投入枫斗加工的大军之中。凭借枫斗加工一项,每户每年就能实现增收9000多元,稳定了民心,促进了群众增收。

过去种植石斛鲜条出售,仅有一笔收入,通过加工人员培训,村民足不出户,即可增收60元,既解决了鲜条难于出售,又解决了劳动力转移就业难题,达到贫困户脱贫增收的目的。

农产品受市场影响波动非常大,只有走出自己的市场之路,才能在市场环节不受制于人,才能保证产业及群众收入稳定增长。村“两委”积极鼓励有条件、懂市场的群众参与到石斛枫斗加工的销售市场中。县、镇牵头积极参加国内各专业市场、展销会的展销活动,进一步提高龙陵紫皮石斛的知名度、名牌效应。结合乡村旅游等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依托“互联网+扶贫”等各项优惠政策,在社区群众中培育电商户,并鼓励群众开展农村淘宝、微店、微商等农特产品销售。

“社区立足发展石斛种植及枫斗加工两项支柱产业,保证了石斛种植与枫斗初成品加工在质量和数量上,都稳居全县第一,‘龙陵县中草药第一名村’的称号正在逐渐叫响!”黄正旺表示,大部分种植早的大户、示范户,现已住进了新房,买了私家车。大部分贫困户以枫斗加工来维持生活,当天加工就可领到工钱,只要肯吃苦,脱贫就没有问题。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18/0207/160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