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历史文化本土文学 拒礼妙方

拒礼妙方

“礼”原写作“禮”,字圣许慎释之为“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显然,“礼”原本是事神致福的拜祭轨仪,只是经历代典籍、高仕、王侯渲染,才逐渐成了伦理规范之一。《左传·隐公十一年》就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孔子更说“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照这说法,“礼”的作用大得不得了,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还管生死。难怪国人那么重视“礼”,时时处处要“礼”遇,似乎果真无“礼”会败坏,无“礼”死翘翘。

遗憾的是,汩汩滔滔的历史长河里,“礼”应有的庄重的伦理、礼仪品质和素养往往被淡化,不被宗法化,就被术化、物化。宗法化好比紧箍咒,很怕人;术化,不作为人际术、升迁术,就作为发财术、经营术,很费心;物化,无非钱财、物品之类的礼物,挺破费。这等又是宗法,又是术,还是物,都不好对付,无怪乎国人重礼、讲礼,又常常为“礼”所困。

但困是困一回事,人家“礼尚”了,你总得回应吧?要么“往来”,要么拒绝。“往来”好说,拒绝可不大好办。这不,伸手不打笑面人,人家拎着礼物来“礼尚”,总不能当头给他几顿杀威棒,得动脑筋想法子礼貌婉拒,才不剥人面子,又落得自然自在。这方面,某人做的就不错。

昔日,某人曾在某要害部门任副领导,逢年过节难免被人“礼尚”。但该副领导偏偏是不肯收礼的主,遇到别人来“礼尚”,总是想方设法婉言拒绝。拿某个中秋节说吧,节日的气氛随着多姿多彩的月饼热烈起来,陆续有人拎着月饼、烟酒,揣着红包,笑眯眯给他拜节来啦。对这些人,他一律笑脸相迎,态度谦和得跟月饼一样宜人,又是让座,又是倒水,嘴里则诚恳说:“特别感谢您来看我,请代我向您家人问好,衷心祝福您和家人节日美好,幸福吉祥!”……“不过嘛,红包、礼物我不能要,心意领了,请您理解。您的理解,就是对我最美好、最暖心的祝福啦!”……看他这般殷勤、谦和、实诚,来人寒宣一阵后,都能会心会意带着红包、礼物告辞。

但某君很执着,铁定了要他留下红包、礼物,还说不留下就完不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完不成任务就要被领导开销,被领导开销日子就没法过,日子没法过媳妇就要闹离婚了。这么瘆人的说道,着实让他犯难。怎么办呢?他边好话打点,边急速思想解脱之策。突然,他摆出小心谨慎,又神秘愤慨的样子,说:“不瞒您说,在单位我日子扎实不好过的,您大概听说一些呢。”某君点头,示意有所耳闻。接着,他说:“纪检监察部门和单位大领导,把我作为重点监控对象不算,据说还在我办公室周围隐蔽的地方安了探头、窃听器。您看,要是被录了像、录了音,您我还有您的领导不都玩完了?听说‘双规’蛮厉害的!”

听了这话,某君愣了一下,说“当真有这种事”。他做了个别大声的手势,凑到某君耳边低声愤愤说:“当真呢。为这事我很鬼火,几次想把探头、窃听器砸掉,就是找不着。他们做呢,实在太绝了!”得到证实,某君反应极快,马上装作什么事也没发生,赶紧揣好红包,遮好、拿好烟酒,起身告辞。走出办公室,走进走廊,还特意回头说了句“谢谢你帮我们公司解决了这件事”,声音很大。

他礼貌相送,眼看某君猫手猫脚消失在走廊尽头,如释重负,深深舒了口气……想不到,这招自残的招数,会这么灵验!“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他当即在笔记本写了些话,取名“拒礼妙方”。之后,他也偶尔遇着类似的“礼尚”人,同样变着招数,用自残的法子打发,只是每次过后,不免思忖——明明被强行“礼尚”,拒绝还得靠婉转、靠自残,折磨人,没尊严,鬼火冒!

从该副领导被“礼”遇的无奈又难受,可见“礼”风变态之一斑。那么,“礼”究竟是好是坏,要不要呢?我的看法是:作为伦理品质,道德素养,友善品性,言行礼仪,“礼”多多益善。但是,不乏添加剂、塑化剂、催化剂,刻意宗法化、术化、物化的“礼”,得之者未必生,失之者未必死。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17/1214/148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