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保山新闻网新闻中心保山要闻 施继平:“七个融合”驱动脱贫攻坚与跨越发展

施继平:“七个融合”驱动脱贫攻坚与跨越发展

施甸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委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和民生工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总目标,坚持“七个融合”,脱贫攻坚与跨越发展“双轮”驱动成效初显。2014年以来,全县已脱贫9906户42501人,还有建档立卡户12758户50794人。201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6.3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2.6亿元,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

坚持农业规模化发展与产业脱贫相融合。对生产脱贫12199户49743人,聚焦贫困程度较深区域,实施怒江、枯柯河流域、高寒山区和坝区农业产业带建设,以龙头企业、产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全县流转土地5万亩,建成特色产业基地2.8万亩。以发展精深加工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康宏黑木耳、酿美鲜花系列产品等加工项目建成投产,“规模化基地+精深加工企业+科技支撑+商贸物流”的闭合型农业产业链逐步形成,怒江、枯柯河流域、高寒山区和坝区农业产业带发展格局初步构建。依托中业农业、蓝心科技、康宏农业等10户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化种植基地,带动8700余户建档立卡户获得入股分红、土地租金、务工三份收入。中业农业公司把万亩特色水果观光基地划分为若干个单元,由建档立卡户“零成本”“认领”种植管理,带动498户建档立卡户通过获得管理费和提成实现户均增收4万元。蓝心科技、康宏农业等企业,在帮助建档立卡户“零成本”种植的基础上,带动727户建档立卡户户均增收3万余元。实施“三百”产业脱贫工程,新建种养殖园区44个、养殖小区50个和新成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36个,带动3100余户建档立卡户户均增收1万余元。

坚持加快城镇化进程与易地扶贫搬迁相融合。按照“县城为主、集镇为辅、中心村为补”的思路,研究出台24个易地扶贫搬迁配套方案,对搬迁户搬迁后的就医、就学和生产生活给予最大政策支持。为确保“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户均自筹资金不超过1万元”两条政策红线执行到位,在县城规划建设9至17层的“小高层”安置房2000套。对搬入县城“小高层”的建档立卡户,给予每户600元/平方米的补助,从搬迁户入住至2020年12月31日,减免物业管理费,每月补助4立方米水、60度电。以“一河十湖”建设强力推进“水墨施甸·秘汤胜地”建设,实施医院、学校等新建迁建项目,启动善洲小镇、摆榔金布朗风情小镇和微藻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从2014午的6.7平方公里增加到2016年的7.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2014年的30.5%提高到35%。“三馆”、青牛白马文化广场和月潭公园、靖花苑等城市公园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

坚持工业聚集化发展与就业脱贫相融合。2016年以来,新签约项目22个,协议总投资128.4亿元,引进市外国内实际到位资金153亿元。全球独创SHDP技术年产1000吨雨生红球藻粉和年产5000吨小球藻、投资7.5亿元的富士通科技产业园、投资50亿元的博爱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创新园等重大项目落户施甸,甸美实业等13户企业入驻华兴工业片区,企业规划总投资达20亿元以上;大华海瀚科技、布鲁威科技、鸿圆科技、艾芮电池科技等7户企业入驻保山工贸园区施甸装备制造产业园,大华海瀚科技、布鲁威科技、鸿圆科技正式投产,实现产值1.4亿元。依托入驻园区20户企业用工需求,先后帮助1000余名建档立卡群众到华兴工业片区和施甸“园中园”企业就业。

 坚持补齐教育基础设施短板与发展教育脱贫相融合。对发展教育脱贫6651户26922人,实施生产生活习惯提升工程,开展创建文明生活示范户、“靓丽庭院”示范户活动。实施县一中迁建、善洲思源实验学校、县实验中学、县二小、县二幼、县三幼等项目建设,采取贫困区域学生异地就学、提高贫困生就学补助、降低录取分数线等措施,让贫困学生上得了学、上得好学。全力搭建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科工一体的就业创业平台,县职教园区7个实训基地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已开工建设,与西安交大、湖南农科院、泽元藻业、万家欢合作建立思源电子商务实训室、大东山酸木瓜产品开发研究所、红球藻实验基地、蓝莓种植技术培训基地,印遇龙院士云南工作站落户施甸。

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与生态补偿脱贫相融合。对生态补偿脱贫614户1726人,依托中业农业万亩特色水果观光农业基地、云南程盈集团生态恢复万亩产业项目、嵘煌药业万亩中草药基地、博爱集团生物产业园等,实施怒江流域、枯柯河流域和坝区面山生态战略。通过实施25度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聘用贫困群众为护林员、开展公益林管护,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观光农业及村庄、道路、庭院绿色经济等途径,采取“政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村(居)委会+建档立卡户”的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发展“林药、林畜、林菌”等林下经济,带动生态脆弱区3126户建档立卡户增收。

坚持特困人员救助与社会保障兜底相融合。对社会保障兜底2107户6588人,通过“三道网”实现社会保障“应兜尽兜”。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及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员全覆盖供养,实现特困人员供养的卡外兜底2937户3271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16%。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3280元,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户纳入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将符合建档立卡户的低保对象纳入建档立卡户做到“应扶尽扶”,实现卡内低保兜底10164户28617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0.14%。对不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且纳不进低保政策,但家庭出现特殊困难或临时性困难的,用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灾害救助、孤儿救助等其他民政政策进行兜底,实现卡外其他民政救助政策兜底12639户39367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3.95%。采取民政、残联等部门补助、县财政兜底的方式,实现建档立卡户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建档立卡户在乡、村医疗机构就医报销比例达95%。对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乡镇卫生院住院不设起付线,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提高5%,在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提高10%。

坚持加快“五网”建设与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相融合。目前,全县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3.1亿元,争取浦发、国开行扶贫基金31亿元。2014年至2016年全县共建成硬化农村公路579.4公里,保山至施甸高速公路全面开工建设,施甸至勐简高速公路工可编制完成。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23万亩;建成山区“五小水利”工程1.73万件,解决5.04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农村饮用水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达到90%以上。全面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自然村已村村通380伏动力电,综合电压和合格率达到99%,供电可靠率达到99.92%。全县所有行政村和200多个自然村通光纤,所有行政村和人口相对集中的自然村有线宽带网络全覆盖。

(作者系施甸县委书记)

《云南通讯》编辑部

文章来源:http://www.baoshan.cn/2017/1031/13742.shtml